西九用之如泥沙
何民傑 – 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 , 信報( 經濟企管 P.35 , 6.30.2008)
北京有一所「中國紫檀博物館」,由國內七百名著名工匠參與仿製和修復一千餘件價值昂貴紫檀家具。四川有一所「建川博物館聚落」,佔地五百畝,展館超過一萬平方米,收集抗戰和文革時期的文物。江蘇有一所「長風堂」,2004年以6930萬元收藏山水大師陸儼少的《杜甫詩意百開冊》,藏品逾六千件。浙江有一所「金輪藝術館」,擁有歷代瓷器、青銅、書畫、雜件等藏品一千多件。珠海有一所「漢東博物館」專收藏的漢代編磬,藏品比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更珍貴。
我不是想寫國內文化旅遊介紹,而是想告訴大家,以上提及的博物館全都是民間出資的私人博物館,或是當地富商擁有,或是中外合資,甚或是文物投資藏庫,但大都開放給公眾參觀,不用豪花公帑資助,而這類民營博物館在國內愈來愈多,吸引世界各地熱愛文物的旅客注目和觀光。
民營博物館勝公帑辦文藝
在香港,也將會有一塊佔地四十公頃,擁世界著名作品的博物館群和表演場館,稱之為西九龍文化區。但和上述的民營博物館不同,這個尚未計算土地成本的文化區,需要在本周經立法會通過撥216億元公帑興建。練乙錚先生在本報多番分析西九顧問報告弄虛作假之可能性,這裏不作複述。在立法會議員快將進行由選民寄託的神聖表決之前,216億元公帑建現代阿房宮,是否用得其所,值得深思。
例如西九主要的現代視覺藝術館(稱為「M+」),單是購賣館藏政府準備最初要花10億元,之後每年再花2000萬元,到2036年,M+館藏也只會有約六十二幅名畫。但政府卻估計靠這些館藏,在2036年M+每年就有二百五十萬人參觀,門票收入也可以抵銷20%開支。做生意的真金白銀去投資,當然不會做出幾十年的樂觀預算,但花公帑的,只要騙得到立法會,再多的無謂也可以蒙混過關。
如果現實一點,與外國實際營運中的博物館比較,就可以看穿政府推算的全是謊言。例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館藏十五萬幅視藝術作品,每年亦只有二百多萬人入場,其中一百萬人更是免費。請問政府如何以六十二幅名畫創造比十五萬幅作品更吸引人入場的成績。到時候,西九只是大白象,浪費連同土地成本共千億元公帑,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更要納稅人不斷補貼,由長官意志製造文化大煉鋼,最終文藝團體因為要迎合西九管理局的長官意志而失去創作自主。實際例子是電影基金以公帑投資拍港產片,卻要對劇本內容設諸多限制,電影人紛紛卻步。
立會通過撥款須向選民交代 其實西九的土地可以參考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如果由文化區改成大公園,成本為216億元減到5.8億元(減少97.3%),或者可以引入幾間民營博物館,既可以成為九龍區市肺,改善空氣質素,達環保和保育效果,也無阻附近土地的發展時間表,更可以比現在西九計劃的落成時間更早完工。
雖然西九由1999年建議興建公園,到董建華時代搞出地產連文化的新派頭,眾聲反對下又出了現在的公帑辦文藝的方案,十多年的討論已讓人感到落後陳舊。但近千億元的公共資產不是小數目,一直自喻無權無力的立法會議員,手執撥款的最後令牌,在政府解釋得不清不楚的情況下,為何在工務小組只有一票反對西九方案?其他投棄權票的是所為何事?支持者又如何向選民和納稅人交代?
杜牧的《阿房宮賦》有這樣的唏噓:「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投票贊成西九者,當以史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