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女受點壓力與挫折

施永青,AM730-C觀點, 6.7.2010

鳴謝施永青先生給予轉載

總覺得現時的年輕人比上一代容易自殺。考試成績差了一些,被師長責罵了兩句,都可以跑上天台跳下來,主動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年輕時成績也不太好,亦經常捱駡,但我從來未想過要死。即使有時在報紙上也會看到類似的新聞,但都是隔幾年才有一遭,沒有今天發生得那麼頻密。

人類的DNA轉變得很慢,照道理這一代人與上一代人天生不會有甚麼分別,他們的自殺傾向應是後天才養成的,究竟是甚麼環境導致他們比上一代更容易走上自毀之路呢?我想,如果能夠讓子女在年輕時承受多些壓力,蒙受多些挫折,對防止他們走上自毀之路應有好處。

我年輕的時候,生活上的壓力遠比這一代大。當時流行一句話,叫做「手停口停」,意思是沒有工作做,就沒有飯吃。不像今天的年輕人,工作有點不如意,便索性辭了份工,躲在家裡做隱蔽青年。我當年是工廠工人也先做著,然後才騎牛搵馬,不敢讀完書仍要父母添加負擔。

可能就是因為知道自己身上有擔子,故不敢輕易言棄。要死,也得安排好父母的生活;不像今天那樣,社會已有安全網,父母可以交給社會去照顧;子女即使想先走,也可以無後顧之憂。此之所以,我不希望把家庭責任全部推給政府。

儒家主張:「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在生的時候,走遠一些地方旅行也不應該,更何況是放下父母,自己先行找死?我相信鼓吹孝道,對減少青少年自殺應有幫助。為人父母的,不但要教育子女要負起供養父母的責任,更要經常陪伴父母,讓父母活得開心、放心,當他們把自己的生活與家庭的前景連繫在一起的時候,他們要想死的時候,就必然會三思。

然而,現代的父母很多時都受西方的所謂心理學家的意見影響,覺得子女在年幼的時候,最好不要給他們太多壓力,不要讓他們受太多的挫折。這樣,子女就可以有一個愉快的童年,為人會較為樂觀,做事會較有信心。我覺得這些意見有失偏頗,並不一定完全正確。

我見歐美的學校,打分打得很鬆,拿A以至A+都極之容易,老師一般只會找學生做得好的地方去肯定學生,從不挑剔學生的失誤。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學生,自信心當然「爆棚」,但他們一出到社會,環境卻180度改變,上司一點不如意就責怪下屬,市場上輕微地被對手比下去就得被淘汰,失敗者沒有人會可憐,休想有人會來安慰你。

因此,我傾向讓子女自小就面對「天道不仁」的現實,讓他們自嘗失誤的後果。子女跌倒後,不要立即去抱起他們;只要沒有跌傷,他們不難自己爬起來,自小就習慣受點挫折,就知道如何去療傷,知道即使是精神上的創傷,也是會復原的。這樣,他們將來就不會動不動便去找死。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