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工業地轉住宅

利世民 (蘋果日報 17.09.2010)

究竟今時今日還有沒有人認為香港需要有工業呢?前兩天,世民跟獅子山學會的見習生講全球化如是說:「十九世紀的全球化,講的是黃金白銀、工人和貨物;廿一世紀的全球化,講的是不同的人對整條價值鏈的貢獻有多大,地緣因素反而變得相對不重要。」
政 府將工業地釋放出來,改用途變成住宅地,是目前唯一可以做的事。畢竟,舊區重建的政治問題越來越多,移山填海更加是政治不正確。嘿,其實地上只要有一棵甚 麼樹,你動它一條枯枝,即時有演技派女議員出來,哭崩樹下。做發展的官和商,除了在只有鋼根水泥的工業區上動土,還有甚麼選擇?

就算撇除政治,單 從規劃的考慮,在香港要找土地去起新的住宅項目,基本上也沒有選擇。沒有鐵路的地區,人口密度不可以高;政策上,在鐵路霸道的「綱領」之下,其他公共交通 工具只可以作輔佐的角色。今次政府拿出來的 30公頃地,分別位於荃灣、粉嶺、元朗、火炭、屯門及小瀝源,也是有鐵路可到的地點。
像荃灣東的 15萬平方呎地皮,世民幾乎可以想像到,他朝落成之時,發展商的賣點,想必是「坐擁兩鐵優勢」吧。按五倍地積比計算,這塊地皮上可以興建 75萬平方呎,再加點發水甚麼的,要是全部都建成中型和小型戶,最少也有 1500個單位;算它零售價 5000元一平方呎,這塊地皮最少也值 40億元吧。

趁衰退前賣地儲錢

政府還是趁雙底衰退之前,早點將這些地 皮放到勾地表,將這錢先儲起來,準備好未來的財赤。說到底,偉大的政客不知道甚麼是 fiscal responsibility;無端白事令 40億元付諸流水,他們既不痛亦不癢。時間一拖長,誰知道政客又會想出甚麼奇怪的招數?要是拿這塊地去起居屋,賣地收益沒了。又或者,有些政客會要求多起 細單位,無端令地價大折讓。政客都不知道,世間有自製相連這回事。嘿,難道他們又要立例禁止自製相連?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