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
利世民- 蘋果日報 (利字當頭, B16, 10/12/2010)
一直都很不喜歡「促進內需」這個說法。難道中國人連消費享受都要國策來推動?所謂的促進,其實又是將話倒轉來說。
經濟好了,口袋越充實,花錢時也越順手。過去的十年八載,全世界零售業,尤其是名牌消費品,都受惠於中國客的強大購買力。我們所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中國仍有不少中產,仍把收入作為儲蓄。
內地儲蓄率高因市場封閉
記得好多年前,已跟不少人辯論過這問題:人家覺得這是文化因素使然,又或者是中國沒有完整的福利,所以中國人普遍喜歡儲蓄。可是我認為,大陸高儲蓄率的現象,卻是出於市場封閉:不花錢,是因為覺得不值得花。這其實是簡單不過的常識:要是件件貨品看來都是平靚正,就算口袋裏沒有錢,也得先使未來錢。很多人以為美國人都是天生購物狂,這實在是誤解。就算時至今日,在文化上,很多美國人仍深受基督教義的影響,主張簡約生活。真正令美國人先使未來錢,是因為在美國可以買得到的東西,實在價廉物美。尤其是當大陸加入世貿之後,美國的日用貨品,價格更是便宜得令人難以置信。
現在所謂內需概念,以為大陸既然是世界工廠,何不省點力氣,將做好的東西賣給國民?這種希望創造一個封閉的循環不息的想法,實在無異於以往所有的封閉主義。
事實上,北京的官至今仍停留在18世紀的水平,以為只要國民買進口貨多了,貨幣儲備便會流失,最終就被敵對勢力所控制。可是他們卻沒有看到,不容許外國貨自由進口,不容許國民投資海外,國民仍會想盡辦法去做,餘下的,也全部變成被動式的儲蓄,對誰都沒有好處。大陸的貿易和資本封閉主義,才是連串經濟扭曲的源頭。昨天,大摩Stephen Roach說大陸要更開放一點,才可以解決現在的失衡,所指的,就是這一點。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