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面試新角度

am730 (C觀點, M04, 15/2/2011) 

(鳴謝施永青先生予以轉載)

學校與一些青年團體,經常會搞有關求職與面試問題的講座,我有時也會被邀請當講者。他們要求我講的內容,不外是求職者應有的心態、事前該作些甚麼準備、臨場可如何應對、以及面試時的儀表與禮貌等。

我發覺青年人對這些內容很多時卻反應不大,可能他們早已接觸過,認為是老生常談,很難再引起他們興趣。為了不使座談會的氣氛過度沉悶,我有時會以一些新角度去刺激他們思維,以便把問題探討得深入一些。我會問青年人,會否覺得「求職」一詞,定位有點不當。我自己對此就有點抗拒。為甚麼把我說成是「求」者?那對方豈不是成了「賜予」者?這樣尊卑分明是有違現代社會人人平等的新關係。僱主和僱員不外是締約的兩方,各有付出,各有回報,你情我願,各不虧欠。

所以,我一向的態度只是去「碰職」,不是去「求職」;也就是去碰一碰機會,看看這個職位是否適合自己,亦讓僱主看一看,我是否適合做這份工作。

青年人第一個反應是覺得這種取態似乎傲慢了一點,雖然自我感覺良好,但僱主不一定接受;持著這樣的心態去見工,不容易找到工作。我認為這關鍵是你打算去「碰」哪一類工作。如果你不刻意去「高攀」一些勉強的職位,你自然不用去「求」,反而是僱主擔心你不肯屈就。

當然,這種捨難取易的做法是要付出代價的,那就是要接受報酬少一點,職位低一點,以換取一份自己應付能力有餘的工作,令自己在工作上更容易有表現。這樣,日後的升職與加薪或許可以補償初入職時的吃虧。

如果我們願意挑選一份能力有餘,報酬偏低的工作,我們去面試的時候就不用太緊張,亦不用「有為」地去包裝自己,去吸引僱主去聘請自己,一切聽其自然就是了。

老實說,我對面試的效用一向期望不高。我不相信,單憑見見面,討論一下問題,就可以知道一個人是否適合一份工作,或者一份工作是否適合一個人。

對待面試的正確態度,是盡量讓對方了解自己,以方便對方作出正確的決定。作為僱主的,有責任讓應徵者詳細了解工作的性質、工作的環境與工作的要求。這樣,應徵者才可以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起這個職責。而作為應徵者,亦應該讓僱主對自己的性格與能力有一個確切的了解,這樣僱主才有條件去衡量是否應該聘用這位應徵者,任何一方作錯了決定,都對這段相互關係沒有好處。

因此,我不贊成在面試前先制訂甚麼攻防策略,坦蕩蕩以真面目示人便是了。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