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兩種叻仔
蘋果日報 (利字當頭 B14, 2011.2.22)
近來忙於到中學去講通識,其中一個經常遇到的題目,就是究竟在全球化之下,這一代人的機會多了,還是少了?
「我們這一代當然沒有以前的幸福!幾十年前,甚麼都未發展得好,隨便做哪一行都可以有出頭天。今時今日,我真的想不到還有甚麼發展空間。世界好像停了下來一樣。」90後的也會擔心前景,樂觀一點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另一個90後說:「我又不覺得機會少了,只不過究竟甚麼人可以得到那些機會呢?」我問:「你們覺得呢?」學生眾口一詞:「富二代!」
富二代無料到人人機會均等
我追問:「早前那幾房爭產的二世祖,你覺得他們有哪一個的成就可以超越創業的賭王老竇?」學生都搖頭。「所以,既然這些富二代,都不是真正掌握未來經濟命脈的人,邏輯上,機會還是人人均等。」
之後,學生開始講到facebook、Google和蘋果。當他們再深入點了解,原來這些企業在他們出生的時候,還不算得一回事,忽然間,我感覺到他們的眼中,好像多了一分希望。
課後,跟幾個學生留下來聊。其中有兩個特別有意思的。一個是全級第一名,傳統的勤力、聰明的學生;另一個,全級通識考試只有他不及格。我問全級第一的那位:「你的成績那麼好,未來打算做甚麼?」「我沒有想到那麼遠,最緊要是現在考得好一點,盡量為自己開多點門路。」
一個懂填框架一個自訂框架
那個不及格的,我問:「最近看甚麼書?」「浮士德。」「為甚麼找這種書讀?」「剛讀過了《少年維特的煩惱》。」原來他通識考試不及格,是因為不願意寫多餘的東西,覺得點到即止就夠。最抵死的是,他自訂的研究課題竟然是:通識科老師懂得教通識嗎?
兩個都是叻仔。一個是懂得在框架內完全填充,另一個會自己訂框架的大小形狀。
兩個都是叻仔,但願十年之後,他們都可以超越前人的成就。
利世民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