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整體看移民政策
信報 (專家之言 P.33, 2011.5.11)
近年香港好像出現了一個新的思想潮流;先定出結論,再尋找解釋。
而非先尋求客觀事實,再作出結論。
「地產霸權」一詞於不同媒體中出現頻密,彷彿所有社會問題都可以歸咎到地產商頭上。天水圍物價貴?地產霸權!雞蛋仔伯伯?地產霸權!政府不開放公共地方予人販賣?地產霸權!甚至合法興建房屋都可以被視為地產霸權。
同類的還有「無良僱主」一詞。
彷彿在各工會,特別是職工盟的思想中,僱主只有「無良」與「極度無良」之分。僱員永遠都是被剝削的一群,所以最低工資、標準工時、集體談判權永遠都是對的。
最低工資立法之時,法案最初訂明工時不包括用膳時間,卻在「飯民」議員反對下被刪除。出現爭辯之時,政府卻成了眾矢之的。成也飯民,敗也飯民。
還有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一事。只要懷孕的母親不是香港本地人,便把他們標籤成貪圖香港社會福利的蝗蟲;公立醫院不能接收,私立醫院亦應優先接收本地孕婦。
支持開放移民政策
醫護人員不足下,不少政客、學者要求向內地孕婦訂下配額(已經推行)、開徵特別稅項、甚至要求修改基本法,讓在港出生的嬰兒再不能自動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等等。議題上不少評論都只是流於民粹。開放的移民政策是否正確?醫療系統是否需要改革?這些從社會整體出發向作的評論彷彿已經絕於媒體。
本星期初,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先生於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已影響到本港人口規劃工作,應該採取適當措施。
歸根究柢還是要求「落閘」,以自欺欺人的方式「解決」問題。
獅子山學會在此表明支持開放的移民政策,同時要求改革現今醫療制度。
筆者早前已經撰文評論香港醫療制度中存在保護主義的問題,同時提出必須開放市場以解決制度上的根本問題。不打算於此再作討論,以下將重點討論開放移民政策的重要性。
目前不少反移民人士,論點都集中於「蝗蟲」一詞;認為新移民必然是貪圖香港完善的福利。可是,如果因此便否定了移民為一個城市帶來的好處,實在難以令人認同。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已非今朝今夕之事。
早前社會熱烈討論全民養老金計劃,人口老化問題的嚴重性可見一斑。然而,要解決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全民養老金卻非良藥,惟有開放的移民政策可行。
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福利負擔,世上並無一個政府可以負擔。可以持續的福利制度必須靠有工作能力的年輕一代來承擔。在香港出生率低的情況下,只有開放的移民政策才能保證社會持續發展。「蝗蟲」一字把社會上的不滿情緒挑起,卻不一定與現實相符。
報章報道,香港擁有大專學歷者因失業領綜援人數不斷上升,有學者指出現今青年對工作並不熱衷,亦漸漸接受因失業領綜援是權利;反觀另一邊,新移民領取綜援人數在十年間大幅減少67%。蝗蟲無分國界,把新移民跟蝗蟲劃上等號,實在有欠公允。
救濟變質為福利
筆者反思,今日的香港人大多都是移民或是移民的後代,原居民其實不過少數。如果大家都可以為香港作出貢獻,何以今天卻否定初生嬰兒,他朝長大成人後可以向香港作出的貢獻?
香港於過去成功晉身國際一流城市,靠的不是保護主義,而是自由開放的政策。過去亦沒有福利,只有救濟。今天救濟變為福利,更被眾人視為權利,那有不拿的道理?鼓勵了企圖不勞而獲的人;在這情況下,任何移民、公共政策亦只會落得失敗收場。只有把福利變回救濟,才是長治久安之道。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
獅子山學會助理研究員 – 祝越山
andy.yeung@lionrockinstitu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