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盤吧!關愛基金
信報 (專家之言 B17, 2011.9.28)
電視台記者來電,準備在施政報告公布當日,訪問獅子山學會對居屋政策的意見。傳媒朋友找上門,我當然知道反派這個角色非我莫屬,畢竟,特區的統治階層和中環精英受西方左派思想嚴重侵蝕,在事事講求政治正確和愛心泛濫的香港,要找一個能毫無歉意(unapologetically)反對居屋的團體是不容易的。
「本港樓價飆升的問題,歐洲希臘意大利的朋友們,現在不是很努力地為我們的樓市降溫嗎?我們還有必要再澆冷水嗎?」我問。
記者朋友的反應很快: 「居屋停建前,協助市民上車再升級到私樓,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政策。」答案流利得像房委會的宣傳大使般。
當然,我們這些三十開外的一代,今天能擁有自己的物業,也是多得董特首和梁振英他們的偉大居屋政策。雖然我們從來沒有資格申請居屋,卻是八萬五政策的最終得益者。只不過,我對上述兩位領導人感恩之餘,對當日犧牲小我買入了居屋的人,他們物業的價值仍是潛水,而我居住的屋苑樓價早已衝破97 年邁向歷史新高,膽子大一點的隨時可以把手上的物業賣掉換大屋做上等人。
根本是一個計時炸彈
說到感恩,曾跟一些老香港聊天,他們從山邊木屋搬到公屋,一住50 年,老來也拿綜援,有空就幫鄰居照顧小孩,說到他們拿「雙糧」和退租等事件,有的也跟我說: 「好心啦!香港政府對我們也實在優厚了,當年生活苦,感激其他納稅人雪中送炭,現在何必斤斤計較?當然,政府既然慷納稅人之慨,我又沒理由不成人之美。」他們懂得感恩,知道人家的幫助不是必然的。不過,今天香港許多的意見領袖受西方左派奧巴馬之流等荼毒,事事都是政府責任,既是責任,就沒有感恩的必要。這也讓我聯想到關愛基金這頭怪胎必死的原因。
為何說起關愛基金?事緣香港電台邀請,出席電視節目《越扭越有計》,要我向關愛基金醫療小組委員會主席胡定旭獻計,想是如何有效運用捐款滅貧這些老掉大牙的題目吧。別說「滅貧」這個人類自有文明以來都解決不到的問題,關愛基金幫不了忙;不知是那個「蠶蟲師爺」的提議,基金本身根本就是一個計時炸彈。我強烈建議來年的新政府要把基金清盤,按比例向捐款人發還善款。
關愛基金也好,福利政策也好,政府一沾手最終變質,輕則像我的瑞典朋友所說: 「當政府都把人的基本都照顧到,人與人之間沒有甚麼依賴的地方,就變得冷冰冰,這也解釋瑞典是全球自殺率最高的原因。」重則政客為買選票,不顧政府入不敷支而無限度加大福利,到一天支持不了,就變成希臘、意大利甚至是英國無日無之的暴動。
話說回頭,獅子山學會雖然質疑官辦的所謂福利會以變質告終,卻絕對贊成民間機構發起的慈善活動,幫助社會上不幸的人。回顧歷史,香港開埠以來,東華三院就是一班商賈在過百年前眼見上環一帶衞生環境惡劣,便倡議集資於興建醫院。
保良局的創立,根據其網頁,也是由一群東莞縣僑商「聯名上書當時的港督軒尼詩爵士,請准設立保良公局,以保赤安良為宗旨,籌集資金,緝拿拐匪……初期的工作為防止誘拐,保護無依婦孺,並協助華民政務司調解家庭與婚姻糾紛」。
搞慈善散發正能量
上一代受過人家恩惠的,都會感恩。搞慈善,要散發正能量,除了施恩的人莫望報,受眾也當感恩,不一定要宣之於口,但雙方心照,便是成功。
但經過上世紀70 年代開始政府大肆注資民辦慈善團體,像東華系的醫院,已成為醫管局的成員。既是政府的服務,就是市民應分享用的,醫院員工也難免官僚化,少做少錯,按指引辦事好了。這樣的邏輯,投放到整個醫療體系,再擴展到教育和其他社會服務都適用。政府投放愈多資源,帶來對慈善團體更多的掣肘,施者和受者都不滿,結果罵政府的人更多,不正是香港現時的寫照嗎?
政府「污染」民辦慈善團體,歷史已說得一清二楚。不幸竟然還有人敢提出關愛基金這個餿主意──政商各出資一半搞慈善,未出籠,已經像人類與魔鬼結合的畸胎,捐款者不知自己是搞慈善還是買贖罪券,受助者也不知道這是公民的權利還是別人恩惠。留這怪胎,倒不如盡快斬草除根,免得各方「眼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