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屋全靠政府資助可以嗎?

am730 (C觀點 M08, 2011.10.18)

鳴謝施永青先生給予轉載

 

按施政報告提供的數字,香港約有2.35萬個住戶。其中73萬戶(31%)住在公屋,38萬戶(16%)住在由政府資助置業的居所,包括居屋、夾屋,以及其他各式靠政府資助才置業的居所。這兩者加起來合共111萬戶,佔全港住戶的47%,將近一半。除了新加坡以外,世上鮮有大城市,政府在住屋問題上,能像香港那樣,有這麼多的承擔。
大部分國家,在城市化的過程中,都出現過貧民窟的問題。即使是敦與巴黎,在發展初期,亦一樣搞到烏煙瘴氣,百病叢生,比現時的馬尼拉與約翰尼斯堡好不了多少。
二次大戰後,大量難民湧入香港,我們遇到的住屋問題不比其他城市少,但香港大體上都處理得不錯。我們基本上已解決了寮屋問題。雖然現時尚有僭建與劏房問題,但都應有辦法逐步加以解決。
因此,在外界看來,香港在住屋問題上,已算處理得不錯。聯合國與世界各地的國家都經常來香港學習;香港自己不用妄自菲薄。
過去,香港在處理房屋問題上,之所以要政府大量投入資源,是因為香港本身比較窮。但隨着香港的轉型,香港已從一個以本地產品出口為主的輕工業城市,轉變成為提供專業服務的金融中心,人均GDP已達全球前列。香港現時應具備更好的條件,靠個人自己的力量去解決住屋問題,而不是愈來愈依賴政府。
可惜,香港的政客大部分都思維守舊,一味只曉得要求政府加建公屋、居屋,以及放寬申請資助者的資格限制;好像非要全港市民都入住公屋或居屋後,他們才算功德圓滿。
其實,愈來愈多人需要政府資助才能解決住屋問題,本身不是一種好事。社會主義國家,以前都是這樣;人民都住在千篇一律,類似軍營的公屋裏;沒法搬遷,也沒法提升;只能寄望政府出新政策。人在這種環境下,會感到很無奈,沒法對自己未來的生活有寄望。
如果香港不想行這條社會主義道路,應該令需要政府資助的人愈來愈少才是。愈多人需要政府資助,表示愈多人在向下流。未來的特首,應領導香港人走出這個困局。
香港現時有不少財政盈餘,特首要解決住屋問題,最方便的是用錢去解決。但這會令人民誤以為,住屋上的問題可以交由政府去解決,自己不用操心。另一方面,社會亦會因而把大部分的精力投放在財富的重新分配問題上,反而忽略了如何去創造新的財富。最後,可供分配的財富愈來愈少;分得怎樣好也沒有用。
因此,未來的特首,應帶領香港人與時並進,不斷提升全球競爭的技能;這樣,香港人才能往上流動,才能不斷改善生活。此外,政府應盡量用宏觀的政策,如調較土地供應量,或訂定賣地使用限制,來協助市民置業;而不是單靠直接的資助。這樣,市民就可以憑自己的努力置業,不至於非靠政府資助不可。這樣市民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才能生活得更有希望。

按施政報告提供的數字,香港約有2.35萬個住戶。其中73萬戶(31%)住在公屋,38萬戶(16%)住在由政府資助置業的居所,包括居屋、夾屋,以及其他各式靠政府資助才置業的居所。這兩者加起來合共111萬戶,佔全港住戶的47%,將近一半。除了新加坡以外,世上鮮有大城市,政府在住屋問題上,能像香港那樣,有這麼多的承擔。

大部分國家,在城市化的過程中,都出現過貧民窟的問題。即使是倫敦與巴黎,在發展初期,亦一樣搞到烏煙瘴氣,百病叢生,比現時的馬尼拉與約翰尼斯堡好不了多少。

二次大戰後,大量難民湧入香港,我們遇到的住屋問題不比其他城市少,但香港大體上都處理得不錯。我們基本上已解決了寮屋問題。雖然現時尚有僭建與劏房問題,但都應有辦法逐步加以解決。

因此,在外界看來,香港在住屋問題上,已算處理得不錯。聯合國與世界各地的國家都經常來香港學習;香港自己不用妄自菲薄。

過去,香港在處理房屋問題上,之所以要政府大量投入資源,是因為香港本身比較窮。但隨着香港的轉型,香港已從一個以本地產品出口為主的輕工業城市,轉變成為提供專業服務的金融中心,人均GDP已達全球前列。香港現時應具備更好的條件,靠個人自己的力量去解決住屋問題,而不是愈來愈依賴政府。

可惜,香港的政客大部分都思維守舊,一味只曉得要求政府加建公屋、居屋,以及放寬申請資助者的資格限制;好像非要全港市民都入住公屋或居屋後,他們才算功德圓滿。

其實,愈來愈多人需要政府資助才能解決住屋問題,本身不是一種好事。社會主義國家,以前都是這樣;人民都住在千篇一律,類似軍營的公屋裏;沒法搬遷,也沒法提升;只能寄望政府出新政策。人在這種環境下,會感到很無奈,沒法對自己未來的生活有寄望。

如果香港不想行這條社會主義道路,應該令需要政府資助的人愈來愈少才是。愈多人需要政府資助,表示愈多人在向下流。未來的特首,應領導香港人走出這個困局。

香港現時有不少財政盈餘,特首要解決住屋問題,最方便的是用錢去解決。但這會令人民誤以為,住屋上的問題可以交由政府去解決,自己不用操心。另一方面,社會亦會因而把大部分的精力投放在財富的重新分配問題上,反而忽略了如何去創造新的財富。最後,可供分配的財富愈來愈少;分得怎樣好也沒有用。

因此,未來的特首,應帶領香港人與時並進,不斷提升全球競爭的技能;這樣,香港人才能往上流動,才能不斷改善生活。此外,政府應盡量用宏觀的政策,如調較土地供應量,或訂定賣地使用限制,來協助市民置業;而不是單靠直接的資助。這樣,市民就可以憑自己的努力置業,不至於非靠政府資助不可。這樣市民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才能生活得更有希望。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