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一條針》:點解會有經濟災難?
爽報 (財經V32, 2011.11.21)
早前我到華盛頓的American University,和學生分享市場最新發展的觀點。,到發問時間,台下一位學生問:「我們應該讓投機者用槓桿放大他們的輸贏嗎?有人說,每次經濟災難,由當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到次按風暴,都是因為槓桿。禁止槓桿,不就是徹底解決經濟災難的源頭嗎?不過,我又聽過有人講,沒有槓桿,經濟增長會很慢,結果一般人的生活也不會好到那裡。兩個講法,究竟那個才是正確?」
我:「禁止槓桿,說到底其實就是禁止借貸。古代社會,平民百姓是嚴禁借貸。在沒有借貸的經濟,你說是對權貴受影響大一點?還是在土地上勞動的人受影響大?客觀事實證明,社會流動性跟信貸市場的健全息息相關。再者,禁止借貸,又談何容易?遠的不說了,就過去兩年,人民銀行緊縮信貸,但市場又有資金苦無出路,結果還不是搞出了地下金融市場?任何黑市,永遠都是透明度低,交易成本高,最終還是令到部分有資金需要的人得不到周轉。」
「那麼你是否讚成過度槓桿是經濟災難的成因?」學生追問。
我:「任何人總會有機會做錯事。借貸雙方錯估了現實,就要付出代價。這些錯誤,很難構成經濟災難。要形成大規模的經濟災難,一定要是社會上有許多人集體地錯估了現實。歷史告訴我們,通常都是有政府在背後擾亂了市場秩序,尤其是政策促成的道德風險,才會令整個社會一起錯估現實。所以,簡單的答案是:道德風險才是經濟災難的成因。歐洲的危機就是最好例子。一直以來,差不多所有人都以為,任何政府的債務最終都一定還得清。現在我們知道,這個假設錯得離譜。」
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一條好問題,勝過萬卷書和萬里路。所以,以後每逄周一,我會在這個專欄,回覆我收到最有意思的問題。為了報答提供好問題的讀者,只要你提出問題最終在這種得到一個答案,我準備了一些紀念品。先旨聲明,這些紀念品沒有任何實質價值,但如果你對經濟學和財經時事有點興趣的話,我想這些紀念品還是可以引發到你的會心微笑。
利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