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文明的生命力
壹週刊 (另壹角度 A006, 2011.12.29)
過去一千五百年,人類文明至少經歷過兩次大規模倒退。公元四七六年,西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s)被外族武官罷廢。隨着這個末代帝王被放逐,歐洲正式步入中世紀。
從考古學的發現,可以見到中世紀歐洲人生活水平嚴重倒退:古羅馬人生活在大城市,有政治生活,有自由市場,一般人也重視沐浴,講求飲食的材料和煮食方法,住屋有區分作息煮食的間隔。進入中世紀,一切幾乎完全消失:絕大多數歐洲人變成鄉下佬文盲,許多人一生只食用幾種食材,從不洗澡,住處只是一個有四幅外牆一個頂的泥屋,起居飲食人畜大小二便全部在同一個空間解決。歐洲人的生活水平到了十八世紀左右,才漸漸回復到之前的水平。有些生活習慣,例如沐浴,更是在過去一百多年才漸漸變成平常百姓的生活一部分。人類文明另一次大倒退,發生在宋末。中學歷史課程,將宋代描繪成被外敵不斷侵擾,偏安一隅的弱國。不過,客觀的事實說明,宋代是中國古代經濟的萌芽時期。農務專業化,釋放出的勞動力,造就手工業的發展。宋代的瓷器不但出口,更會就不同市場作出不同設計。絲綢和茶葉,也是主要出口產品。思想上,宋代在文史哲都是中華文明的頂峰。社會上,生活在城市的宋代婦女,有一定的自由和尊嚴。政治上,宋代的文官政治,雖然偶爾會推出錯誤的政策,但大體上都可以做到有錯便改,這種文明的氣氛,恐怕今天中國也比不上。據經濟歷史學家推算,古羅馬帝國跟同期漢代的社會發展水平大致相若。由五世紀開始,中原一帶的增長拋離了歐洲的軌跡。一直到宋末,中華文明遭遇到第一次嚴重破壞,往後四百年發展停滯了。十九世紀開始,中華文明和經濟第二度倒退,到一九五○年,中國的人均經濟產值,只剩下一千八百二十的三分之一。長期大規模的倒退,很多人直覺認為是因為武力征服摧毀文明制度。不過實情是,文明倒退不是發生在朝夕之間,過程也複雜得多。人類兩次文明的崩潰,歷時遲滯了至少一世紀,其間社會上最明顯的轉變包括:政府膨脹至極權,自由貿易的萎縮,人民從城市的分工生活,倒退到鄉郊式的粗作自給生活等。宋末和古羅馬後期,政府窮奢極侈,導致貨幣貶值,經濟崩潰。○八金融海嘯之後,越來越多人提出,這次經濟危機,也是資本主義的危機,處理失當,結果將會是現代文明的終結,情況就有如上兩次的文明災難。我相信,歷史沒有必然重複的道理。借用新古典經濟學奠基者馬歇爾(Alfred Marshall)的講法:我們不應機械式地將人看成不變的常數,不去考慮到人的行為和市場也會因應環境轉變。展望新一年,相信轉變在所難免,但只要政府權力受控,人們有選擇的空間,我始終相信,最終世界可以變得更好。文明的生命力,源自於一個概念:自由。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網誌: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