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新常態下的輸家
蘋果日報 (財經要聞B14, 2012.4.13)
好多人都會講「新常態」(New Normal),但又有幾多人記得這個詞彙,是出自誰的手筆?
過去兩年,PIMCO行政總裁El-Erian和他的老闆BillGross,在不同場合都講新常態的種種問題。但我最欣賞的,莫過於昨日在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El-Erian提出:「各國央行不尋常地積極干預,可能令貧富更懸殊……資產價格上升,實質經濟未見受惠,但擁有資產的富人,卻不成比例地得益。」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Emmanuel Saez和ThomasPiketty研究2010年度的稅務資料,發覺收入最高的0.01%的人,收入增長是21.5%,金額是420萬美元;但99%的美國人,同年的收入只增加了80大元。事實說明,新常態之下,資產價格帶來的財富效應,遠遠拋離薪金收入的增長。事實上,當資金泛濫,勞力的回報是非常,非常之低。
貧富懸殊是嚴重了。不過,絕大多數人都只會埋怨是市場的錯,卻看不到這是貨幣政策的問題。
凱恩斯講過:「透過不斷的通脹,政府可以在人民毫不知情下侵吞將重要的私產……破壞貨幣,將會潛移默化地顛覆社會根基。這個過程牽動了經濟法則裏面所有隱匿的毀滅性力量,不過百萬人裏面,卻沒有一個人察覺得到。」
歷史一次又一次說明,通脹和貨幣制度的崩潰,永遠是最易顛覆社會的地獄之路。只不過,人會心存僥倖,相信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可惜,處理制度問題,時間才是最大敵人。錯過了時機,衍生更多新的問題,屆時便難看得清,最根本的問題在甚麼地方。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