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寬鬆的服毒過量
蘋果日報 (財經要聞B14, 2012.5.28)
人一旦對某些行動或物質過份依賴,要戒除,難免要經歷一段痛苦,也就是吊癮。吊癮難受,因為本來抑制系統的行動或物質,忽然消失,令潛在的另一些本能就開始發作起來。
近年來央行的寬鬆政策,跟上了癮沒有兩樣。如果去問那些央行行長,最好的貨幣政策是甚麼,他們一定不會說是無止境地削弱貨幣購買力。但是如果去問他們,過去幾年為甚麼量化寬鬆停不了手,他們卻會說:「現在的情況特殊,不可以用一般的環境來講。」央行行長們都贊成終有結束超低息和量化寬鬆的一天,條件是經濟景氣回復正常。
增加劑量仍會吊癮
不過,經濟景氣異常,正正是貨幣政策失誤的結果,我們老早就跌入惡性循環。QE1在2010年結束,吊癮幾個月之後,經濟沒有甚麼嚴重問題,就傳出QE2。伯南克用行動確認了美國上了QE癮。QE之後,就是OT(扭曲操作)。世界主要央行,基本上也習染了這一鋪寬鬆癮。所以,許多人預測,下個月OT完結,又是新一輪寬鬆的開始。
寬鬆的影響力不斷遞減,就算更多寬鬆,對泡沫的刺激以及時效,都會比之前的更少和更短。最終,政策毒品的劑量無論怎樣增加,還是會吊癮,最終被壓抑的問題還是要發作出來。美國當年的問題是地產泡沫爆破,只要餘下的銀主盤減價清貨,調節也算大致完成,要是吊癮也不算太難受。歐洲呢?應破產但未破產的國家,至今仍然在抵賴別人,加出甚麼發歐元債,以債拖債的講法,歐元區的結局,難道會是寬鬆服毒過量?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