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 : 去槓桿化是唯一真相
蘋果日報 (財經要聞B12, 2012.9.04)
今年Jackson Hole甚麼都沒有,伯南克留低的只有一個懸念。
反而,三藩市、芝加哥、波士頓以及聖路易斯的聯邦儲備銀行的總裁,卻走出來說支持聯儲局公開市場操作、無限量買債。無限量買債的意思,就是一天不見到失業率回落到衰退前的水平,聯儲局就可以無限量地購入資產。
同場加映,還有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Michael Woodford發表文章,指為超低息政策定下期限指引,出口術不但無效,而且會製造一種悲觀預期。邏輯上,如果聯儲局認為要將超低息政策維持至某個日期,即意味着在這個日期前,經濟不會好,要是經濟不會好,限期完結時,要繼續超低息,直至永遠。反過來看,要是超低息政策真的發生效用,應該在期限完結前就見到經濟復蘇,結果將會是聯儲局可能要提早結束超低息政策。換句話說,公開市場委員會聲明中那句「2014年底之前維持超低利率」的講法,實屬多餘。伯南克的發言,明顯是對這幾個人的回應。甚麼QE3的暗示,我還是覺得大家想多了。
靠政府不如自求多福
去槓桿的過程,不可能平坦無痛。記得十多年前,大家都說美國家庭靠借貸揮霍,不健康,現在就是「有咁耐風流」的結果了。當民間的負債在縮減,取而代之增加負債的是政府。買債的,卻是央行。結果,債和錢終於混為一體。債務貨幣化,結果還是財務自衞能力最低的人受的剝削最大。說到底,期望政府救市,倒不如自求多福。有些事,必須經歷一定的過程,聰明人知道過程的發展路徑,最低限度會懂得保護自己。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