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身份的存在危機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10, 2013.02.28)

 

去年的D&G事件,大家還記得嗎?「香港人的身份,很脆弱。」我記得,這是我的第一個感覺。不要小看直覺。直覺雖然不能夠被解釋,也會錯,但是,直覺會警告我們,危險在那裡。「香港人,眼紅大陸人有錢!」這個講法我聽過,但不認同。香港有「憎人富貴」的現象,但是,不是中港矛盾的根本。

「根本沒有中港矛盾!」這個講法,我也聽過,通常都是出自出生成長於七○年代之前的朋友。不過,現實告訴我們,香港的確有不少人,普遍地厭惡大陸人。文化差異,肯定會構成衝突。排隊打尖,隨處大小二便,當然會令人生厭。但那種敵視的感覺,不似是文化差異和衝突那麼簡單。直覺告訴我,香港人身份,有嚴重的存在危機。通俗一點講,像是走投無路。記憶之中,在八○年代之前,跟一個香港人問:「你是哪裡來的?」大多數都會回答你說自己祖籍是什麼省什麼縣,就算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再依稀也會有點祖籍的觀念。不過,自從七○年代粵語流行文化崛起,一整代人,甚至本來身份有點模糊的第二代香港人,也找到了身份的依歸。一切,要由1967年講起。好多人,只記得這年頭的暴動。但是,這也是免費電視廣播開始的一年。流行文化建立起香港人身份,才是過去幾十年,主導香港社會政治文化最重要因素。當然,1967年之後殖民地政府扭轉過去的施政方針,也改變了香港的基因。大興土木、福利擴張、強制教育和將許多民間自發組織收編,全部本意都是為了和諧穩定。加上當時香港獨特的條件,經濟上亦根本沒有對手可言,七○年代起近三十年,香港的增長,是難得一見的奇跡。

到了八○年代,香港正步入小康之際,第一個存在危機就出現:「大陸要收回主權,香港進入倒數階段。」當時的大陸,只是落後,所謂的擔心還是沒有什麼根據;百萬人反對大亞灣興建核電廠和八九六四,令香港的政治基因醒覺起來。八○年代的存在危機過後,香港人的信念還是頗為頑強。到了九○年代,香港人身份意識,甚至可以說是到了歷史的頂峰。如果問我:「誰最能夠代表這個年代的香港?」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四大天王!」友人說,遠在印度,也有黎明的粉絲,我也對這個講法深信不疑。當然,流行文化的現象和成功,最後還是要歸功1967年開始的免費電視廣播,孕育出來的粵語流行文化產業。就在香港人身份意識最高昂的時候,1997年大限到臨。無獨有偶,亦同時發生了亞洲金融風暴。特區成立的頭五年,我聽到最多的講法,就是香港要被「邊緣化」。真正的存在危機,原來,才剛剛開始。由1997到2012年,香港經濟除了進入失落的十五年,香港人的存在危機也愈來愈嚴重。不過,容許我大膽講句,香港人的存在危機,不只是大陸的威脅,內在社會結構的改變,才是真正的根源。究竟這十五年間出現了什麼轉變,下期續談。(香港的存在危機,三之一)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