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北京賣港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10, 2013.03.21)
上星期,我到北京賣港。買家,是嚮往自由的國內同胞。「限帶奶粉是什麼一回事?」限奶令,可能是過去幾個星期,大陸對香港的唯一話題;在北京,每次打開話題,都離不開思歪這個創舉。
「這事真是丟臉丟到人家的地方去了!要不是國內出產的奶品質素這麼差,又怎會搞到香港要出一個限奶令?不過,香港人要是覺得水貨客螞蟻搬家很滋擾,應該爭取開放大陸進口限制才對嘛。」經國內的朋友這樣一講,我覺得,思歪才是丟臉丟到人家的地方去的那一位。事實上,來聽我賣港的國內同胞,不但嚮往香港是最自由的資本主義市場,更嚮往香港行普通法。限奶令,對他們來說,既是違反市場原則,隱約間也反映香港制度和管治方針在轉變。無錯,人家嚮往,不只是空泛而談自由法治,而是非常具體的普通法制度和理性施政。可惜,在深圳河以南這一邊,明白這個道理的香港人卻不多,反而常常被Legislative Hobbyists(簡稱Lobbyists,又或者「立法愛好者」)牽着鼻子走,什麼都立法、立法再立法,但只有條文,沒有原則;限奶令,就是最好例子之一。「香港怎麼辦?曾幾何時,有個說法指,香港和中國的命運,取決於究竟是大陸變得愈來愈似香港,還是香港變得愈來愈似大陸。現在是香港愈來愈似大陸嗎?」這班國內同胞,洞察力肯定高過特區絕大多數的政治演員。跑到大陸去賣港,就是為了要讓國內同胞知道,除了自由市場以外,香港究竟是什麼一回事;我為座談會起的題目是:香港人都不認識的香港神話。其實,自從2004年搞獅子山學會,過去八年多,我不停地向世界各地仰慕香港的朋友解釋,香港是如何保持自由市場的傳統。「如果要我指出香港自由市場最重要的基石,我會說因為這是一個移民組成的城市。」我是一個簡約主義者,喜歡將解釋歸納至簡單的一句話,然後再擴而充之。「曾幾何時,來港的移民,沒有福利,只有機會。後來,有能力的都一度離開,然後再回流。要留低這班人,香港就要做得比別的地方出色。」當然,香港的成功,還有別的因素,例如低稅制、自由港等。絕大多數香港人都不知道,第一任總督砵甸乍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就已經約法三章,奠下了低稅和自由港的原則。自由港,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在香港經商,甚至包括當年大英的敵對國。這個開放港口的決定,其實是出於務實考慮;既然人人都可在香港經商,也減低了各國攻佔此地的意慾。至於免關稅的決定,是要避免走私帶來的各種麻煩。總結英國人二百多年的殖民地經驗智慧結晶,管治山高皇帝遠的地方,能疏導,就不要堵塞,可以吸引,絕不用強迫。現在香港政府的管治手法,愈來愈似大陸的一套,諷刺是,製造這些政治壓力的人,偏偏以為自己是什麼香港本土主義。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