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感情用事的動物

蘋果日報 (財經要聞 B10, 2013.04.03)

 

這幾天,在《爽報》那邊講工會的問題。坦白講,一心將僱主當作階級敵人的社會棟樑,我不期望可以將他們改變過來。但是,我還是要講解工會是甚麼一回事,至少大家在了解後才決定,支持甚麼,不支持甚麼,而不是同情心氾濫地,憑感覺做人。

不過,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是憑感覺做人。甚至明知客觀事實和自己想相信的事有落差,也要繼續自欺欺人。自我欺騙的機能,究竟是害了我們,還是保護我們?最重要是,我們知道自己受到各種信念的影響,大於我們的理性分析。

Daniel Kahneman寫的《快思慢想》,其中一個觀點,就是理性分析要專注用神,而人的專注力卻非常有限,所以,直覺主導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決定。但是我發覺,在不少情況之下,人卻是明知故犯,是為非理性。

讀過經濟學入門,就會說這門學問假設人是理性。事實上,由Adam Smith開始,已經講人的感覺是影響我們的行為,所謂的理性假定,是19世紀後才被上綱上線。經濟學,其實沒有理性假定,一樣可以言之成理。

說遠了。就是經濟學的基礎鍛煉,教曉我們在有限條件盡量爭取最大利益,所以,明白了非理性這個局限條件,下一步就是學習如何去在這個前提下,爭取最大利益:一,將記憶和運算的工作,交給機械和工具去代勞。二,要理性分析的事,最好有個checklist,強制自己不要掛一漏萬。

Heath兄弟的新作《Decisive》,就是講這個題目。這對兄弟之後的兩本作品《Made to Stick》和《Switch》,都是將心理學融入投資管理。有興趣的朋友,萬勿錯過。

 

利世民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