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社會經濟發展 物業交投嚴重萎縮

am730 (C觀點A10, 2013.04.08)

鳴謝施永青先生給予轉載

 

三月份樓宇買賣的登記只有6,825宗,比上月的9,643宗下降了三成,創了13個月的新低。這其實未能反映三月份房地產市場真正的慘況,因為從樓宇成交到真正在田土廳註冊登記,大約有一個月的時間差。三月份的市場情況起碼要在四月份的登記數字上才能反映出來。屆時出來的統計數字一定更加驚人。

據地產代理的反映,三月份二手市場的交投,起碼少了七成:連太古城這類熱門屋苑,三月的頭十天也竟然是零成交。即使是03年SARS期間,市況亦未有這麼慘淡,靠佣金收入的地產代理從業員,無不為此叫苦連天。他們擔心,政府若不及時修訂政策,代理公司遲早削舖裁員,他們很快會生計不保。

然而,按現時的社會情緒來看,政府不可能很快就收回抑市政策。社會上大部分人都覺得樓價偏高,現在抑市措施初見成效,沒理由這麼快就撤回。政府會擔心被人以為在向地產商輸送利益。

不過,政府亦不能只顧社會情緒,而不理會政策對社會造成的實質影響。樓宇交投大幅萎縮,不只地產代理行業會受到傷害,處理業權轉讓的律師樓、提供按揭的銀行,業務一樣同步萎縮。繼而會被波及的,還包括裝修、傢俬、家電、搬屋等行業。

交投減少會導致相關行業的職位減少,這種負面影響一般人都能預期。但交投萎縮的最大破壞力,是令社會資源沒法更好地被利用,社會是不斷變化的,不同的時段,都會出現一些更有能力利用土地資源的人。如果市場缺乏流轉,資源就沒法落入這些更有能力的人的手裡。以前內地經濟增長緩慢,就是因為計劃經濟缺乏交投流轉,資源運用的效益沒法充份發揮。現時特區政府新增的種種印花稅,實質上就是起著大幅增加交易費用,令交易萎縮的作用。結果必然會導致社會利用土地資源的能力降低,令整個社會的發展放慢,港人遲早要為此而付出代價。

此外,這些新增的印花稅還間接損害了物業擁有者的業權。出售權是私有產權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政府以行政命令,嚴重削弱了業主的出售物業能力,令他們蒙受龐大的經濟損失,必然會引起業權擁有者的不滿。

再者,當此全球大搞量化寬鬆的年代,各國政府都在亂印鈔票,港人買物業乃理性的自保行為;因為把現金存在銀行,遲早有一日會像塞浦路斯的存戶一樣被剃羊毛。政府要買物業的人付這麼高的印花稅,與塞浦路斯政府要收存款稅有何分別?簡直是「撳住嚟搶」。

現時這些「辣招」,只能阻人買樓,卻沒法令業主大幅減價,對未買樓的人幫助不大。如此害多於利的政策,政府應及時檢討。

 

施永青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