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香港人最好的發牌制度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10, 2013.05.30)
香港官僚,最喜愛的管治方法,是發牌制度。
發牌,最基本的意思,就是除非官老爺贊成,否則任何人都不可以做這門生意。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做的生意,其他人就不准做?
「公眾利益!」這四個字,代表什麼?有沒有人可以說服我,每次政府以公眾利益做擋箭牌的時候,背後都是有同一套理念和價值?又或者,每次的「公眾利益」,其實是什麼不重要;想怎樣解釋,永遠都是官僚的特權。
3G流動電訊頻譜,官僚說要求收回,重新拍賣;公眾利益是引入競爭。同一個管大氣電波的衙門,卻增加不了免費電視廣播的牌照。公眾利益,究竟是有競爭,還是沒有競爭呢?
「有競爭,但又不可以過度激烈,要有秩序。」官僚可以這樣回答,而絕大多數人也就此照單全收。究竟什麼是過度激烈呢?秩序又是什麼呢?還是官老爺說什麼就是什麼吧。發牌準則無論怎樣寫,最終官僚還是有酌情權。酌情權是什麼?說穿了,就是官老爺喜歡什麼,心情怎樣。
「不會吧!政府總有做事的規矩。」規矩?假如今天我想開一家交易所,行政會議又會否認真考慮呢?又或者,我如果說要申請一個免費電視牌照,真的有可能獲得發牌嗎?
別天真了,好不好?政府發牌,還原到最基本,就是要把關,限制競爭。但在繁文縟節之中,要特事特辦時,卻總會找到酌情處理的空間。
「這樣講,豈不是說香港貪污處處?」要看大家怎樣定義貪污。將公權力化為私利,是貪污最基本定義。不過,將公權力化為某一個小圈子的共同利益,要算什麼好呢?暫且撇開酌情權導致公權化私利這一筆。有供有求,政府刻意要設下關卡,原則上政策就是要避免負面的際外效應,導致市場失效。畢竟,資源有限,就連使用效率不斷增加的大氣電波,亦避免不了物理的限制。最終解決資源使用的問題,還是用市場方法最公道有效;定了發牌數目,價高者得,皆大歡喜。作為公共資源的權益代理人,能將收益最大化,政府已經算是完成任務。可惜,政府假如接受純粹以價高者得這市場方法來分配資源,根本就不會介入干預。就算是土地資源,也有各種城市規劃的限制,讓官僚插手和上下其手。明白到城市規劃的運作和利益瓜葛,才會知道香港為何有個土地利益的圈子。公權化私利,原罪不在價高者得的市場式運作,而是各種官僚的酌情權。偏偏天真的社會棟樑和膚淺的政治演員,口頭反霸權,實際上卻不斷增加政府特事特辦的特權。話說回頭,官僚永遠都可以限制市場的發展,但不知道怎樣令市場發展起來。奇怪是,要發牌的生意倘若失敗,像張震遠和鄭經翰,官僚也要包攬上身,當作是自己的責任。事實上,資主本義競爭,向來都是有人成功有人失敗。要是官僚要確保在發牌下,沒有人會生意失敗,代價就只有製造可以牟取暴利的霸權。所以,有人生意失敗,不是不發牌的理由;相反,只要有人願意試,只要物理限制上可行,就應該發牌。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10, 2013.05.30)

 

香港官僚,最喜愛的管治方法,是發牌制度。

發牌,最基本的意思,就是除非官老爺贊成,否則任何人都不可以做這門生意。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做的生意,其他人就不准做?

「公眾利益!」這四個字,代表什麼?有沒有人可以說服我,每次政府以公眾利益做擋箭牌的時候,背後都是有同一套理念和價值?又或者,每次的「公眾利益」,其實是什麼不重要;想怎樣解釋,永遠都是官僚的特權。

3G流動電訊頻譜,官僚說要求收回,重新拍賣;公眾利益是引入競爭。同一個管大氣電波的衙門,卻增加不了免費電視廣播的牌照。公眾利益,究竟是有競爭,還是沒有競爭呢?

「有競爭,但又不可以過度激烈,要有秩序。」官僚可以這樣回答,而絕大多數人也就此照單全收。究竟什麼是過度激烈呢?秩序又是什麼呢?還是官老爺說什麼就是什麼吧。發牌準則無論怎樣寫,最終官僚還是有酌情權。酌情權是什麼?說穿了,就是官老爺喜歡什麼,心情怎樣。

「不會吧!政府總有做事的規矩。」規矩?假如今天我想開一家交易所,行政會議又會否認真考慮呢?又或者,我如果說要申請一個免費電視牌照,真的有可能獲得發牌嗎?

別天真了,好不好?政府發牌,還原到最基本,就是要把關,限制競爭。但在繁文縟節之中,要特事特辦時,卻總會找到酌情處理的空間。

「這樣講,豈不是說香港貪污處處?」要看大家怎樣定義貪污。將公權力化為私利,是貪污最基本定義。不過,將公權力化為某一個小圈子的共同利益,要算什麼好呢?暫且撇開酌情權導致公權化私利這一筆。有供有求,政府刻意要設下關卡,原則上政策就是要避免負面的際外效應,導致市場失效。畢竟,資源有限,就連使用效率不斷增加的大氣電波,亦避免不了物理的限制。最終解決資源使用的問題,還是用市場方法最公道有效;定了發牌數目,價高者得,皆大歡喜。作為公共資源的權益代理人,能將收益最大化,政府已經算是完成任務。可惜,政府假如接受純粹以價高者得這市場方法來分配資源,根本就不會介入干預。就算是土地資源,也有各種城市規劃的限制,讓官僚插手和上下其手。明白到城市規劃的運作和利益瓜葛,才會知道香港為何有個土地利益的圈子。公權化私利,原罪不在價高者得的市場式運作,而是各種官僚的酌情權。偏偏天真的社會棟樑和膚淺的政治演員,口頭反霸權,實際上卻不斷增加政府特事特辦的特權。話說回頭,官僚永遠都可以限制市場的發展,但不知道怎樣令市場發展起來。奇怪是,要發牌的生意倘若失敗,像張震遠和鄭經翰,官僚也要包攬上身,當作是自己的責任。事實上,資主本義競爭,向來都是有人成功有人失敗。要是官僚要確保在發牌下,沒有人會生意失敗,代價就只有製造可以牟取暴利的霸權。所以,有人生意失敗,不是不發牌的理由;相反,只要有人願意試,只要物理限制上可行,就應該發牌。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