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與鏈家 香港與新加坡
香港商報 (智庫爭鳴 A03, 2013.06.03)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先生早前於其專欄撰文,討論中原與內地地產代理新力量鏈家之間的比拼,當中詳細地討論中原與鏈家兩個發展模式的優點和缺點,是報章上少有關於商業運作的探討,對做生意有興趣的讀者應該一看。
文中,施老闆提及中原「無為而治」與鏈家「嚴密監控」兩種截然不同的營運模式,這令筆者想起香港與新加坡兩個類似卻又大不同的亞洲國際城市,希望借施先生的經驗,略作比較。
香港開埠以來,一向奉行自由經濟的不干預政策,上屆政府的「六大產業」、如今梁振英的「適度有為」,雖然完全背棄不干預的原則,但總是近年之事,香港的經濟基石,還是不干預的自由經濟。
相反,新加坡卻早有產業政策,不斷以各種政策吸引國際企業到新加坡做生意,甚至開設地區或環球總部,加上主權基金直接投資。雖然這種產業政策在眾多國家和地區中算是比較溫和,政策目標卻十分清晰;新加坡同樣奉行自由經濟,但政府的干預之手卻從來沒有停止。
明顯地,中原跟香港類近,而新加坡則似鏈家。
一重自由一重監控施先生說中原的成功,在於解放每位員工的能力;香港亦是如此。自由經濟,就是讓每個人根據喜好、能力,選擇自己工作的行業,發揮每個人的潛能。所以自由經濟的創造能力總是較好,歐洲就是一個好例子,北歐雖福利主義強烈,經濟自由度卻名列前茅,「豬國」則無視經濟自由的重要,胡亂干預,終於經濟被拖垮。負債纍纍,豈非無因?
新加坡卻是不同,嚴密監控市場內的每個程序、人員,就像鏈家監控其員工一樣。讀者如果曾居於新加坡,自然會認同祝越山所講。衣食住行,在每方面都總有新加坡政府的規管;最好的例子是飲食,新加坡種族多元,所以食物都要多元,結果新加坡每個飯堂(foodcourt)都被要求提供各種不同文化的食物。飯堂內的食物多元化,飯堂卻是一樣;烏節路上有不少於10個商場,飯堂卻大同小異,規管的結局總是單一化,就像鏈家的服務,各處都是一樣。
雖然獅子山學會並不認同新加坡的發展模式,但祝越山也要承認,新加坡到目前為止,的確做出了足以令他們驕傲的成績。但誠如施老闆所言,有機的成長跟無機的,總是有一點差別。香港近年的經濟發展雖然不及新加坡,香港的中小企卻是世界各國之中最蓬勃,最有活力、生氣的。
香港就與中原一樣,正受到新興力量的挑戰,鏈家現在是北京地產代理的龍頭企業,新加坡亦是亞洲(日本以外)的前列國家。然而,兩者都尚未經歷過大考驗(新加坡自立國以來,尚未經歷過一次長期、大規模的經濟衰退)。反之,香港經歷過數次,卻因為強勁的經濟基礎而不倒,無為而治總有其好處。
祝越山衷心祝願中原可勝過鏈家。我亦同樣相信香港總有一天會反超前新加坡。因為自然、有機的生長,才是最堅實的。
獅子山學會祝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