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中年危機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06, 2013.07.04)
「就是這樣下去嗎?」望着鏡中的自己,他在想:「下半生,難道就是繼續上半生的作為?」
他,是群眾眼中的才俊,也是社會棟樑口中,百分之一的剝削者。一般人以為,所謂的中年危機,是身體機能退化,面對生老病死的忌諱。
錯。人到中年,掌握了世俗物質,忽然想到了,下半生其實可以為所欲為,卻偏偏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但又覺上半生所見所聞,都是命運擺布。走到今天,好像再沒有什麼進境。
工作沒有意義嗎?他曾經令自己相信,所作所為有價值,市場也給他回報。回報積存起來,就是各種奢華的享樂。吃喝玩樂和工作,他都經歷過了。過去的日子,順境多,逆境少,也不是沒有見識過低潮,但總算捱過去了;甚至到今天,他也為自己再次從深淵走出來感到自豪。今天擁有的,明天還是屬於自己的嗎?
這個他,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曾經熟悉的香港。
香港,正值中年危機。
一窮二白,顧得了生存,顧不了身份,掙到兩餐一宿,也心滿意足。物質充裕,才會想多了,尤其是別人的觀感。
當個善人吧!什麼是善人?由聖經到佛經,都教人要捨得。反正有的是物質,就捨去物質吧!香港中年危機,第一個存在的矛盾就是,見到庫房有錢就沒有意識的去花。但,愈是花錢,就愈覺貧乏;以為花錢就是去物慾,原來愈花錢就愈想錢。
花錢,換來了偽善的虛榮,心靈仍然空洞。
「不如,找點什麼新興趣吧!」鮮花港、中藥港、數碼港、品質驗證中心、伊斯蘭債券、醫療旅遊中心、大學城……連串自欺欺人的銜頭,什麼都是,什麼都不是。有些人,自我形象虛弱,在名片上,連十年前當個什麼街坊組長也要印上一行。
既然未能求諸內,就向外望吧!見到人家有什麼,自覺也想得到。人家有淡馬錫基金,到處留錢,我們也要。人家有大鑊飯不問貢獻只問分錢永不落空人人有得分的共產式生養死葬,我們也要;哪怕最終只是霎時歡愉,鏡花水月,美麗誤會。
若這不算是迷失,什麼才是迷失?
中年危機,這個名詞,或許譯得不精準。危機,總讓人想到是對終結的恐懼。香港的中年危機,不是香港怕自己不再存在,而是迷失在繼續的存在。
中年危機令人脆弱。中年危機的香港,一樣脆弱。歷史的偶然,構成今天的香港,但似乎我們曾經攀過物質的高峰之後,對於歷史偶然帶來的各種幸福,既害怕不可永遠掌握,也不忿氣自己引以為榮的一切,原來只不過是運氣使然。
面對存在危機,有人選擇逃避;隨便找個新身份,全情投入便是。不過,在午夜夢迴之際,空虛依然。有人福澤深厚,看破無常,曉得活在當下,不再跟別人比較,懂得感恩,見鳥語花香,一草一木,則思世事之奧妙,就算陰霾密布,也想到雨水滋潤土地,正是生機處處。香港,究竟會走哪條路?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