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鴨最信陰謀論
爽報 (港聞 V25, 2013.08.27)
師傅教落,論政策,無論如何都要先看客觀的成效,然後才去評價主觀的價值。
有評論說辣招如何都不能撤,因為樓市泡沫的危害大。說法的前設,是辣招有效。
辣招確實具體效用,是將供應和需要同時減低,導致整體的成交銳減;至於價錢,並沒有明顯下跌。這個觀察,稍有常識的人都不會反對。但無可否認,辣招對樓價影響不明,更無助市民置業,這跟許多人的主觀願望,有所不同。事實上,政府對市民許下的政治承諾,並不是控制風險,而是助人置業。
行政手段成效微
政府控制金融系統整體風險,似乎責無旁貸。畢竟,銀行體系出事,政府很難不救,最終還是要動用納稅人的錢。可
是,個人買賣的輸贏風險,又是否需要政府出口出手呢?要知道,市場上每一刻,只要有賣有買,下一刻就有人賺也有人蝕。價格是否超越了理性的水平是一回事,有沒有系統性風險,又是另一回事。
假如說辣招等於風險管理,那麼股市炒得火熱的日子又應否停市呢?我們都會說,做人不可以雙重標準,偏偏思想混亂的人,察覺不到自己的矛盾。
道理講不過人,就搬出利益陰謀論。說要求撤辣招是地產利益背後驅使,基本上,不用任何證據,也會有人信到十足十。可是,反過來也可以說,支持政府做點事的人,其實都是希望討好權貴,希望求一官半職。
當然,我更加有理由相信,許多人經過多年的填鴨式教育洗腦,政府說甚麼他們不信十足,也信九成。
退一萬步說,就算樓市有泡沫,政府的責任也不是減少交投,而是控制銀行的槓桿。最近見到的扭曲是,銀行許多貸款都註明不可以用在樓宇交易,我不知道這究竟是增加抑或減少整體系統的風險。
說到底,許多的集體行為,行政手段只可以在若干程度上扭曲,但對減輕實際的震撼,成效微乎其微。
明知沒有成效,卻寧枉勿縱,這就叫做盲從。
專欄電郵:mailto:mcwriter@sharpdaily.com.hk
李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