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窮人政治所需

標籤窮人政治所需
信報 (經管智慧 B15, 2013.09.11)
政府制訂貧窮線。上周,敝會研究總監孫柏文興高采烈跟我講: 「聽說政府內部有AO 提議,制訂貧窮線,應把公屋補貼等非現金資助都算進總收入,如此,香港貧窮人口,便會由社福演員宣稱的129 萬人,大幅降到68 萬,狠狠的摑了那批飲紅酒、開平治的champagne socialists一巴!」
非現金收入,當然也是實際收益,否則,一些前高官居住在由地產商提供的豪宅,到早陣子暢遊法國的立法會議員,就不會弄到周身蟻了。孫柏文希望扶貧政策反映受助人實際收入的良好意願,我是理解的。
「啊,是嗎?」不知怎的,我總覺得不對勁。貧窮線,本身概念已經有問題,哪怕只是一個人被政府在額頭刺上貧窮,都是我不能接受的。這個世界,有些人爭着認窮,正如月入8 萬元的尊貴立法會議員,都可以賴死住在公屋,不給公公婆婆早點上樓,那是他的個人自由。不過,若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他自己都不願認窮,社福演員又有什麼權把他標籤?更一口氣標籤製造一百幾十萬窮人?
由貧窮線到堅尼系數的謬誤,容我再一次重申,北韓是活生生最好例子,證明用該等相對貧窮指標作為扶貧準則的荒謬。因為在全民赤貧,經常鬧出餓死人新聞的北韓,如果你在該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一半劃一條線(就是香港現在制訂貧窮線的基本準則),你是不會找到窮人的。
正如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所說,貧窮是相對的,只要人人食樹皮,食鹹豆,就沒所謂貧窮。換句話說,以社福演員口中的「國際標準」貧窮量度北韓,竟然是沒有貧窮的「人間天堂」,這樣的「國際標準」,簡直是笑話!
除了貧窮線根本不應該存在,另外我覺得不對勁的是,孫柏文說政府計算收入的方法,有可能令貧窮人口減低一半,我是萬般的不信,因為孫柏文對AO 們審慎理財實在過分樂觀!
縱觀我在獅子山學會研究各國官僚共通點的經驗,一口氣炮製129 萬貧窮人口,比起「只不過」68 萬人,無論對政治、社福演員或官僚來說,都是利多於弊。
花錢不要緊最重要維穩
曾在港英統治下生活的香港人,都可能有同感,香港的公務員系統,比起外國同儕算是精簡、有效率,這都是港英一直奉行政府積極不干預、審慎理財背景下自然發生的。為何在60、70 年代之際,西方政府不斷膨脹之際,港英竟然反其道而行,審慎理財起來?
無他,正是香港殖民地的獨特身份所致:英國的管治原則,最少是殖民地別令宗主國帶來麻煩為依歸。麻煩者,錢也,於是港督最基本的責任,是香港能自給自足,就不會為倫敦添煩添亂。
就算後來六七暴動,威脅其統治,港英被逼搞福利,例如十年建屋計劃、興建公屋,所多用的錢,也是利用出售居屋作融資手段,讓房委會自負盈虧,卻不放入政府財政的經常賬上,今天財爺曾俊華寧願年年估錯盈餘,利用派糖代替歐式福利,明顯師承港英。整個公務員體系受英國人數十年的薰陶,不是一個自稱有為的傻佬可以隨意改變的。
然而,官僚也有官僚的計算。1997 年後,自從香港人自以為可以當家作主,英國要求港府凡事自給自足的緊箍咒不復存在。當年有英國人的授權,殖民政府官僚面對群眾,可以大膽推出理性、可持續的反民粹政策。
今天,換了宗主國,事事強調和諧,花錢不要緊,最重要維穩。作為公務員,反正老闆不介意花錢,面對政治社福演員的壓力,例如制訂貧窮線,為何不大破納稅人的慳囊,炮製更多窮人?更甚者,只要香港有更多人被標籤貧窮,政客官僚便可理直氣壯爭取更多社會資源增聘人手,在人多聲大的社會中,愈多人跟自己坐同一條船,自己的談判籌碼就愈多。
所以,不要給我看死,129 萬的市民,等着被打成窮人吧!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信報 (經管智慧 B15, 2013.09.11)

 

政府制訂貧窮線。上周,敝會研究總監孫柏文興高采烈跟我講: 「聽說政府內部有AO 提議,制訂貧窮線,應把公屋補貼等非現金資助都算進總收入,如此,香港貧窮人口,便會由社福演員宣稱的129 萬人,大幅降到68 萬,狠狠的摑了那批飲紅酒、開平治的champagne socialists一巴!」

非現金收入,當然也是實際收益,否則,一些前高官居住在由地產商提供的豪宅,到早陣子暢遊法國的立法會議員,就不會弄到周身蟻了。孫柏文希望扶貧政策反映受助人實際收入的良好意願,我是理解的。

「啊,是嗎?」不知怎的,我總覺得不對勁。貧窮線,本身概念已經有問題,哪怕只是一個人被政府在額頭刺上貧窮,都是我不能接受的。這個世界,有些人爭着認窮,正如月入8 萬元的尊貴立法會議員,都可以賴死住在公屋,不給公公婆婆早點上樓,那是他的個人自由。不過,若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他自己都不願認窮,社福演員又有什麼權把他標籤?更一口氣標籤製造一百幾十萬窮人?

由貧窮線到堅尼系數的謬誤,容我再一次重申,北韓是活生生最好例子,證明用該等相對貧窮指標作為扶貧準則的荒謬。因為在全民赤貧,經常鬧出餓死人新聞的北韓,如果你在該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一半劃一條線(就是香港現在制訂貧窮線的基本準則),你是不會找到窮人的。

正如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所說,貧窮是相對的,只要人人食樹皮,食鹹豆,就沒所謂貧窮。換句話說,以社福演員口中的「國際標準」貧窮量度北韓,竟然是沒有貧窮的「人間天堂」,這樣的「國際標準」,簡直是笑話!

除了貧窮線根本不應該存在,另外我覺得不對勁的是,孫柏文說政府計算收入的方法,有可能令貧窮人口減低一半,我是萬般的不信,因為孫柏文對AO 們審慎理財實在過分樂觀!

縱觀我在獅子山學會研究各國官僚共通點的經驗,一口氣炮製129 萬貧窮人口,比起「只不過」68 萬人,無論對政治、社福演員或官僚來說,都是利多於弊。

 

花錢不要緊最重要維穩

曾在港英統治下生活的香港人,都可能有同感,香港的公務員系統,比起外國同儕算是精簡、有效率,這都是港英一直奉行政府積極不干預、審慎理財背景下自然發生的。為何在60、70 年代之際,西方政府不斷膨脹之際,港英竟然反其道而行,審慎理財起來?

無他,正是香港殖民地的獨特身份所致:英國的管治原則,最少是殖民地別令宗主國帶來麻煩為依歸。麻煩者,錢也,於是港督最基本的責任,是香港能自給自足,就不會為倫敦添煩添亂。

就算後來六七暴動,威脅其統治,港英被逼搞福利,例如十年建屋計劃、興建公屋,所多用的錢,也是利用出售居屋作融資手段,讓房委會自負盈虧,卻不放入政府財政的經常賬上,今天財爺曾俊華寧願年年估錯盈餘,利用派糖代替歐式福利,明顯師承港英。整個公務員體系受英國人數十年的薰陶,不是一個自稱有為的傻佬可以隨意改變的。

然而,官僚也有官僚的計算。1997 年後,自從香港人自以為可以當家作主,英國要求港府凡事自給自足的緊箍咒不復存在。當年有英國人的授權,殖民政府官僚面對群眾,可以大膽推出理性、可持續的反民粹政策。

今天,換了宗主國,事事強調和諧,花錢不要緊,最重要維穩。作為公務員,反正老闆不介意花錢,面對政治社福演員的壓力,例如制訂貧窮線,為何不大破納稅人的慳囊,炮製更多窮人?更甚者,只要香港有更多人被標籤貧窮,政客官僚便可理直氣壯爭取更多社會資源增聘人手,在人多聲大的社會中,愈多人跟自己坐同一條船,自己的談判籌碼就愈多。

所以,不要給我看死,129 萬的市民,等着被打成窮人吧!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王弼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