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市場勝官方秩序
am730 (C觀點 A10, 2013.10.09)
鳴謝施永青先生給予轉載
在一般人心目中,有秩序的狀況總勝過一片混亂。因為有秩序表示跟着發生的事情是可以預期的,是比較容易掌控的。但如果是處於混沌狀態,那就很難意想得到隨後會有甚麼事情發生,很可能會失控,缺乏安全感。
社會主義與計劃經濟就是在這種理論下誕生的。人們很容易會覺得,資本家唯利是圖,不會考慮社會的整體利益,最好由人民代表,在議會中立法,逼資本家兼顧社會利益。此外,商人必然各自競爭,不理市場是否已經飽和,結果造成大量浪費。所以人們會以為:最好由政府根據社會的整體需求來制訂生產計劃,這樣就可以既確保供應,又不至生產過剩。
現實社會遠比政府想像中複雜,愈是遠大的規劃,愈容易出錯。而政府最不傾向認錯,往往會為了維持秩序,沒法再回應社會需求的變化。相反,各自為政的商人,會各自尋找生存空間,使社會上不同的需求都有人照顧。商人不會與利潤作對,見錯肯改,較能回應社會不斷的演變。
人類過去百多年的實踐證明,計劃經濟表面上很有秩序,但帶來的卻是停滯與落後;而市場經濟雖然混亂,卻充滿生機與進步。可惜香港的新一代,大都未有吃過市場經濟的苦頭,大都崇尚秩序,害怕混沌,以為可以透過向政府問責,逼政府交出宏偉的長遠規劃,就可以解決問題。他們會主張,要政府規定發展商建多大面積的單位,規定業主每年最多加多少租,規定內地人只能買兩罐奶粉,甚至想規定某些店舖只能做港人生意。他們以為,只有制訂多些規矩,社會上才會有秩序,市民才會有保障。這其實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現實是秩序會趨向死板,沒法適應不斷演變的客觀世界。有活力的系統是處於混沌邊緣的狀況,它能不斷吸取內外訊息,迅速作出調整。這樣,舊秩序就會不斷被破壞,新秩序在不斷被摸索,貌似一片混亂,卻在不斷建設,不斷進步。
近年,內地經濟增長的迅速,多了一批先富起來的人,加上中國政府開放讓國民外遊,這無疑會對世界造成影響;位處於中國南大門的香港,當然首當其衝。這表示香港的原有秩序會受破壞,造成一定的混亂,香港人不得不重新適應。
面對這種情況,香港人可以有兩種取態:一是閉關,防止外來的影響破壞原有的秩序;另一是借混沌發掘生機,改變舊模式、適應新環境。
內地人喜歡來港購買商品與享用服務,是因為我們商譽好,有質量保證。我們應盡量利用這種不用增加成本,就可以無限利用的優勢,而不應被他們一湧而至所造成的混亂而嚇怕。這個時候,與其叫政府出來維護原有秩序,不如讓商界整理混沌中的新訊息,以新的營運模式去適應新環境。這樣,香港人才可以由受害者變成得益者。我相信市場的混沌最終會勝過官方的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