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的死結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06, 2013.10.31)

 

現在香港最大隱憂,是愈有能力離開的,

離開的動機愈大。

如果這次人口政策諮詢,令香港人對幾個現象深信不疑,我會說是:一、人口老化,政府要做點事;二、出生率下降,政府要做點事;三、勞動力錯配,政府要做點事。三大問題的共通點就是:「政府要做點事。」

人口老化,不是香港獨有的現象。一孩政策下的大陸,人口老化問題更嚴重。文化和社會封閉的日本,同樣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不過,有前輩提點,社會平均年齡上升,叫做高齡化現象,本身未必是問題。但是當社會硬要定什麼退休年齡,將本來仍然可以創造價值的勞動人口排擠出經濟體系以外,才會是造成負累的最大原因。

退休年齡,不一定是白紙黑字明文立法。有許多政策,一旦生效,變相就形成了一種社會預期;例如六十五歲才可以提取的「強迫金」,雖然不是法定退休年齡,但是在僱主和僱員的意識當中,六十五歲已經成為了退休的預期,而這種共識經過確立,就很難消除。

偉大工人領袖早就打算再下一城,要全民都在六十五歲變成依賴階層。事實上,偉大工人領袖一直在販賣另一顆政治糖衣毒藥:「強制退休為年輕人製造上流機會。」無緣無故,做得好好的,又為什麼要退休?假如退休後不用幹活照樣有薪水可領,你說這個世界將會何等美妙?

什麼人埋單付鈔等枝節問題,偉大的工人領袖是不會勞心。正如十九世紀法國政治經濟學家巴斯夏(Frdric Bastiat)的名言所講:「政府是個加大碼的童話故事,裡頭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在佔別人的便宜。(The state is that great fiction by which everyone tries to live at the expense of everyone else.)」

另一個先入為主的議題,是出生率下降。連中學生也知道,在已發展國家,出生率下降似乎是必然的現象,也是整體人口年齡上升的原因。統計上,出生率上升,可以減輕人口老化的壓力。可惜,我們沒有人會視自己為統計數字。生不生,生多少,絕對是兩個人之間的決定,就算是親生父母也沒有多少發言權。政府連個人生育的決定都要影響,又是否有點妄想?無論任何地方,對應人口結構失衡,最即時見效是開放移民。一直以來香港都是移民城市。過去這個城市沒有什麼移民政策,抵壘政策之下,能夠在香港生活下去的,就繼續生活下去;當時的香港不是沒有社會問題,但事後孔明的說,不少社會問題最終還是透過社會本身的彈性和生命力,吸收了轉變帶來的震盪。今天,基於家庭團聚作優先考慮的單程證制度,不算是真正開放。退一萬步說,今天的香港吸引和吸收了什麼人,而本身居住在香港的,又怎樣為自己計劃將來?現在香港最大隱憂,是愈有能力離開的,離開的動機愈大。人口政策最核心的精神,是如何令人選擇在這個地方居住;要是大家選擇留低,是為了偉大工人領袖主張的依賴式生活,對不起,這裡只會淘汰了那些生產而被剝削的勞動人力。說到底,真正問題不是政府應該做些什麼,而是政府在過去扭曲了什麼,現在要撥亂反正。A

李兆富

公共事務顧問及時事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