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2014.07.14, A03, 獅子山下)
歷史上有很多偶然。二次大戰時,美國本來打算對廣島和九州投下原子彈。1945年8月6日早上,廣島萬里無雲,美國在日本領地上投下第一顆原子彈。8月8日,九州烏雲密布,美國將原子彈投向後備城市長崎。上帝的呼吸,令九州的黎民百姓倖免於難。
2014年,中學文憑試的放榜日,剛好定於7月14日,亦即是世界盃冠軍之戰的大日子。各位球迷考生可以把放榜的壓力,暫時透過觀看這場世界級大戰紓緩一下。
文憑試考生的壓力,絕不比世界盃作賽的球員少。不是因為這是一場有今生,無來世的決鬥,更是因為這是場一次定生死的比賽。所有一次定生死的勝負,運氣都佔了極大比重,因為一次打輸了,就不能重賽。假若考試當天臨場病倒了,對不起,明年請早吧。所以文憑試和世界盃決賽,其實就算盡了人事,勝利女神也未必向你微笑。一個個偶然,令無數的考生升上天堂,或跌落地獄。
世界盃為了吸引觀眾,當然是一次定生死比較吸引。畢竟與球員不同,觀眾的愛隊今次輸了,4年後他們又可繼續支持人腳不同的愛隊。但文憑試考生不同,他們在這次考試中失手,可能會影響未來十年的命運。而我們現在把他們十年的命運,交到一個由運氣佔不少成分的比賽中,又是否合理?
讓大學自由收生
不,筆者並非決定鼓勵更多的校本評核(校本評核是指由學校老師評定學生校內的成績,而這個成績將會影響考生公開試的成績)。始終校本評核已令老師的工作負擔變得極沉重,再增加校本評核的比重及數量,只會令老師的工作量百上加斤。筆者要求的,是大學招生時,可以隨意決定非聯招的收生比率。非聯招收生,是指並非透過文憑試成績入讀大學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大學根據自己準則而收生的比率。雖然大部分的非聯招考生都是在其他公開試如英國ALevel或國際文憑(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成績優異的考生。不過亦有在其他領域表現出眾的學生,如當年代表香港出戰奧運的游泳選手生方力申就是憑這個方法入讀香港大學。
大學,應該是人才薈萃的地方,而不是一群讀死書、死讀書的書呆子聚集的地方。讓來自五湖四海,三山五嶽的人才放到一起碰撞,迸發出令社會進步的火花,才是大學存在的真正目的。而讓大學自由收生,正正可以吸引到更多不同類型的人才到大學讀書。而剛好,讓學生在自己壇長的領域埋頭苦幹,他們有傑出成就的機會就會更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不用再負上一試定生死的壓力。只有開放讓大學自由收生,才是解開香港教育制度死結的唯一方法。
獅子山學會助理政策研究員羅繼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