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幾十萬港人生活
信報財經新聞 (獅子山學會) 2016-9-10
如何改善幾十萬港人生活
如果讀者朋友是公屋住戶,住在新界或擴展市區,但在中上環返工,這可能是你的故事。每天從屯門或天水圍,又或者馬鞍山,總共逼兩三個小時巴士或火車地鐵。你有幾想搬到市區的公屋單位?好想?幾想?或你覺得哪有可能啊!
逾半公屋戶想遷區
如果筆者反過來問你,若每個月多付一筆錢,就可以搬到市區公屋,與現時住在市區的住戶交換單位,你願意付多少錢?以現時市區已補地價公屋單位租金來看,相信很多人願意出每月多於一萬的租金來租市區公屋,而且機會成本也應計算在內。如果搬到市區,每個月車錢可以節省多少?時間呢?公屋制度原本設計是用來安置寮屋居民,到今日大家人人有屋住(當然除了被這低效率制度拖累的人),問題變成一家人搬進了一個單位後,要搬走就很難,令單位地區錯配問題很深。
獅子山學會在8月尾在不同地區的公屋屋邨(包括香港仔,屯門和馬鞍山)訪問了629位公屋住戶。58%的住戶對可以搬到其他公屋地區感興趣。如果要額外付錢呢?興趣依然不減,51%的人回應就算要每月額外付出費用,都還會考慮搬屋。至於如果你問,每個公屋住戶都想搬到市區,怎夠分?有些人不介意付多點錢搬去市區,同時有人不介意從市區搬到新界,但每個月收入增加。有需求就會有供應,原本的制度下,雖然市區公屋較受歡迎,但不能從租金反映,只能從排隊輪候時間來分配(甚至根本無人可以排隊搬入市區公屋,因為已經全滿)。
現時公屋住戶要搬,只能等,而且要有特別原因,例如身體醫療狀況,或家庭人數增加變成擠迫戶。除了緊急原因(例如家庭暴力)外,一般等候長達多年。有擠迫戶甚至要等十年才能搬到較大的單位。如果你純粹想搬到市區因較方便,現在根本沒有機制配合。
交換單位三方得益
獅子山學會因而向政府建議成立一個全自願的公屋單位交換計劃。計劃有三方,第一方是願意付款搬屋的(付款住戶);第二方是要收錢才會搬屋的(收款住戶);第三方是負責將這些願意搬屋的公屋住戶連在一起的房署,房署同時協助金錢上交易和確保付款住戶每個月交款。這個計劃是和住戶作為公屋住戶原有的責任無關,所以住戶要繼續交原先的租金。額外的交換單位費用,便由大家自由同意下,才將公屋單位交換。房屋署可以在這費用中抽取部分作為行政費,令三方同時得益。這個計劃,變相提高市區公屋的價值。試想下一個住在市區公屋的婆婆,可以將她單位價值實現,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合約到期後,住戶想搬回原本單位,亦可經由雙方同意下搬回。房署可預先收取按金,確保住戶定期交租,以及預留費用補償搬屋開支。
現時香港有大約三分之一人住在公屋。這72萬戶家庭,如果按照我們訪問得出的比例,有多過40萬戶會考慮搬到其他地區。就算非常保守,估計如果公屋交換計劃實施後,只有10%的公屋住戶真的會參與,這也包括7萬戶,每戶平均按照房署公布為2.7人,相等於差不多19萬名香港人。
試想想,如果19萬個香港人可以搬到較方便自己的地區,節省的交通時間,可以用來讀幾多本書,又或者可以用來煮多少罐午餐肉?這計劃除了幫公屋居民,還可釋放居民地區錯配時對於交通運輸系統的壓力。就算你不參加這計劃,但地鐵巴士會少了十幾萬個乘客,你會開心嗎?
白仲祺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營運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