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錢災難為香港帶來最後希望
信報/2019-05-25/白仲祺(獅子山學會營運總監)
今日想同大家講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在今日這個接近絕望的香港,為我們帶來一絲曙光。
這個故事圍繞兩個香港市民。市民A阿峰是一位大學生。平常上學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與其他人一樣的事,例如打機。成績他都非常緊張,因為要用來報exchange等計劃,付一萬多元就可以到外國大學住一個sem。他亦關心時事,特別在陳茂波司長宣布派4000元後,每逢有消息,例如幾時開始申請等,最重要當然是錢幾時會到手。
不過,對這位學生來說,幾時收錢都是象徵式,因為派錢公布後的數周,他已在一次日本旅行中使掉這4000元。到最尾,他是學生,使的是父母給的零用錢。不過,到錢落袋時,已經可能是兩年之後,到時又可以用來再買機票,再去一次旅行。一次派錢,竟然可以用兩次。
市民B阿祺就幸福了,他收入高過大部分市民,令他比起大部分人多了一份義務,就是能夠為香港特區政府庫房的收入出一分力,即是要交收入稅。不只這樣,他因為做了樓奴,還要再多一個身份,為大家的「免費」教育、高度資助的公屋、政府醫療制度出兩重力,每季交差餉地租。政府為答謝他的貢獻,在其他人派得4000元之前,已經派了給他。連他自己都不知,原來收入稅和差餉寬減,就當已經派了錢,令他不能申請4000元派錢計劃。有份貢獻,但無份獲得回報,阿祺真是偉大。
市民A阿峰雖然每天幸福地等待派錢,但市民B阿祺都不弱,最近看有關派錢的報道,為他帶來很多歡樂。簡單來說,派錢弄得一鑊泡。負責處理派錢申請的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職員人工每月只得約1.4萬元,比譚仔阿姐還少,但壓力大,令很多人寧願辭職不做。從報道看到,以數百萬頁紙計的申請表格,用大媽水貨客式的尼龍袋一袋袋裝起,處理除了混亂不知怎形容。
普通市民看到這裏,當然鬧爆政府無能。通常這些人都是在等派錢的。可是,阿祺不同,他從來知道自己無份派,所以亦無申請,但最近收到政府通知,不是說他有錢派,而是要他多多益善,準時報稅,等職津辦的同事繼續有糧出,亦讓不知幾多個月後其他市民終於可以攤大手板攞錢。他問為何報稅必定要準時,遲了還要罰,但職津辦派錢的速度像在另一個平行時空呢?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希望大家包容理解職津辦職員工作緩慢,但我覺得職津辦為香港帶來希望。我希望有一天稅局員工同樣每個月𢭃1.4萬元,效率變成由公布到申請到交稅,會用上數年時間。派錢要多久,交稅就應該多久。
盼稅局效率如職津辦
這簡直就像「大市場,小政府」重臨。很多人鬧政府效率低,但我想起佛利民教授說過「感謝天父政府極為浪費資源」(Thank God for government waste)。政府今天在做的工作,有什麼是值得市民支持呢?想政府效率增加,但會增加在你想要的範疇嗎?
政府派錢派到一鑊泡,是這屆政府可能唯一可以自誇的事。很多人批評陳茂波,說他無用,比起上次薯片叔叔派錢那麼順利,他們忘記薯片那次原本都是一鑊泡。但這次派錢較優勝之處是,令市民不會再妄想要求政府下年再派。如果我是陳茂波,我必定會以此政績來自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