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移民可能對香港更有利
am730 (C觀點 M08, 2011.8.16)
鳴謝施永青先生給予轉載
近年香港盛行本土主義,輿論多引導市民關心本土利益,較少引導市民關心國家的利益與人類的前途;以至香港人現時對新移民問題十分敏感,生怕外來人會搶走自己的工作,分薄自己的福利;不但對非華裔的外傭如是,對內地同胞也一樣排斥。我很懷疑,這種取態長遠是否對香港有利。
在這個問題上,內地大城市的居民似乎比香港開放。自改革開放後,大陸已沒再嚴格執行戶口管制政策,農民只要敢闖,就可以去城市找生活,大陸城市的人口因而倍增。這雖然為市政管理帶來一定的壓力,但亦為社會發展帶來了一定的生機,令一些停頓已久的城市也邁出新步伐。原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但沒有被拖低,反而改善得更快。
香港人可能會覺得,從農村來的人是老粗,對大城市未必可以起增值作用。現實是這些敢於離鄉別井的人很有膽識,勇於去闖。他們刻苦耐勞,很多原居民不想做的事情,他們都願意努力作嘗試。這正是社會進步所不可缺少的動力。沒有動力,光有資本與才智,也是不會成功的。香港現時所缺乏的,恰恰就是動力。
歷史證明,大部分向外開放移民的地方,發展都比較快。美國建國初期如是,香港在二次大戰後也如是。深圳的發展比內地的其他城市快,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是一個全移民城市,沒有受到本土保護主義的拖累。
正所謂「有容乃大」。開放讓人家進來,當然會來了很多背景複雜的人,但其中亦可能會有一些稀世奇才。如果早年來港的人,都要資產審查或技能測試,李嘉誠可能也進不來。從匯聚人才的角度來看,開放的成效一定好過保守。
此外,人口必須能夠自由流動,人才能找到匹配自己的工作,人的潛能才能有充分發揮的機會。如果大陸今天仍嚴格執行戶口政策,不許人口自由流動,一定會有大量人才被埋沒,中國的經濟就一定沒法像今天那樣高速增長。
其實,現時世上的大城市,人口流動的速度都比香港快。紐約不會禁止美國其他地方的人來紐約生活;前提是要找到工作,才能負擔得起大都會的生活費用。但如果他失去了紐約的工作,他可能要搬到新澤西生活。要留在大都會生活的人,都得掌握大都會的技能。大都會就是透過這種機制,把全國最好的人才都凝聚過來,這樣才能有條件與世上其他的大都會展開激烈的競爭。
香港現時最缺乏的,就是這種開放的態度與競爭的環境。我們面對的取捨是:究竟我們應優先保住香港可以持續發展的競爭環境,還是只顧保住香港人的現有福利水平。如果香港只能保住現有市民的既得利益,而未能令香港與其他大都會共同前進,那我們現有的好生活,可能很快與其他大都會有差距,香港人的生活可能會落入相對貧窮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