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完再借
am730 (大明燈 M34, 2011.10.10)
上周一,孫柏文被問:[其實啲西人係咪個個有問題,點解個個唔儲錢,由政府到個人都負債纍纍呢?] 我話唔係D N A出錯,係因政策下出現嘅理性抉擇。箇中原因,就要講歷史。我講過二戰結束後,西方世界啲領導人開始檢討二戰嘅成因。希望得出理由同教訓後,唔好似當年對上嘅五十年,再爆戰爭。喺經濟上,佢哋得出結論係商品、產品嘅貿易要自由,一旦爆封關鎖國嘅保護主義,各國永遠都存在嘅好戰鷹派就會上台,最終就係戰爭。倘保護冇競爭力嘅行業,就不如俾佢哋自生自滅,因後果太嚴重。呢個上星期一已同大家講過。
除咗自由貿易外,另一教訓就係貨幣政策上唔可以亂來。特別係唔可以攞貨幣政策玩權宜之計。如二十年代尾,德國為唔減公務員開支、政府使費等,就大印特印馬克,最終爆超級通脹,德國人民儲蓄化為烏有,經濟因價格信號失效而停頓,民不聊生。最後因德國人民被主流政黨推動嘅通脹玩死,所以就俾希特拉喺有民意基礎之下上台。
所以喺二戰後,西方世界就決定將所有貨幣同美元掛鈎,而美國政府就向其他政府保證,倘換取美元,就可以用32美元作價換一安士黃金。
不過當貨幣係穩定,甚至排除所有政治壓力地穩定,政府就好多嘢唔可以做。或者做咗之後要面對後果。如開支上唔可以亂來,呢樣已經對政客來講非常難做。睇香港就知,由工聯會、職工盟,到自由黨、功能組別,個個都係要政府政策傾斜、利益輸送俾自己嘅支持者。有盈餘使盈餘,冇嘅就借,到借唔到就港元脫鈎繼續使。有通脹?咪睇吓邊個上街最大聲,或打小報告最精警。
從另一角度睇,當貨幣價值不能自主,就要面對後果。最好嘅例子必定係現今嘅希臘,佢哋鍾意使凸,當冇人再肯借錢俾佢哋時,就要硬食減開支。你估吓陳婉嫻、李卓人、田北俊等今日係希臘總理又會點?
最弊係美國到了60年代遇到嬰兒潮玩社運嘅高峰期時,就出現福利開支大幅飆升嘅情況。再遇上共產主義喺越南要抗衡,軍事上又要使,所以法國政府開始美元換黃金。雖然應該係減開支嘅警號,點知喺1972年,美國政府就寧願脫鈎,都要繼續使。因為脫鈎,貨幣將不斷貶值,利息唔會跑贏通脹,所以啲人就不理性地借,有咁多借咁多。當利息被供求及生產力主導,即資本做投資,並被央行人為咁扭曲,資本、資金就會亂走。特別去到資產市場,形成一次又一次嘅資產泡沫。最弊係收入低嘅一班,無法借錢參與,令貧富懸殊更劇烈。仲要因為貨幣唔再以黃金做錨,亦揭開用國債作為儲備,特別係各國國債做儲備嘅中心。更加令想使嘅政客更易集資,繼續使錢買選票。呢個就係現今各國政府面對嘅死結,所以話睇到沮喪,你會怪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