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世民:價格分歧和劏客

爽報 (財經, 2012.1.26)


農曆新年假期睇新聞,來來去去仍然係中港矛盾。孔慶東詆毀香港人係狗,之後又反口,死都唔認。唔通佢當香港人係白痴?另一邊廂,有大陸網民發起,年初五集體去地鐵食嘢。不過,有理由相信,中國人向來難以團結,呢個創舉,恐怕都係講就天下無敵。




早兩日《蘋果日報》有一單新聞都幾耐人尋味。話說一間名為廣東燒味嘅茶仔,餐牌實行一國兩制:「遊客價貴五成到一倍,本地人就收正價。」嘿!如果廣東燒味個老闆話撐香港人抗通脹: 「自由行遊客正價收費,本地人特惠半價。」唔知會唔會有人封佢做香港良心呢?
同朋友P講傾開劏自由行客。佢話去開上環一間涼茶舖食龜苓膏,舖外大大隻字寫「特級龜苓膏$300」。入到去,只要用純正港式粵語問:「有冇唔係嘅特級龜苓膏?」阿姐自然會好醒目咁話:「你咁靚仔,食平時個隻50蚊就OK啦!」
記得大教授張五常名作《賣桔者言》講過:「同樣的貨品,同樣的成本,以不同價格出售,叫作價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 )。」


通脹令價格嚴重扭曲

張大教授通過實踐得出結論:只要訊息成本夠高,就可以實行價格分歧。遊客人生路不熟,訊息成本一定高。不過,最令我覺得有趣嘅係,涼茶舖竟然將個價錢貼出來,都可以玩價格分歧,道理又點講呢?
其實,聽到朋友P講呢間涼茶舖,我第一個問題係:「呢間舖嘅老闆唔怕趕客咩?」
朋友A插嘴話:「300蚊龜苓膏,賺死人咩。趕走晒啲本地客都唔驚啦!」不過,做食肆完全無本地客幫趁,一睇就知到係劏客啦。
我另一個問題係:「$300龜苓膏個牌,係唔係殘體字?」
朋友P:「好似唔係喎!成間涼茶舖都係正體字,忽然有個牌寫殘體字,你真係當自由行係白痴咩?」
言語不通,絕對係遊客嘅訊息成本。更重要嘅係,過去幾年,通脹令到價格嚴重扭曲;乜嘢算抵,乜嘢叫貴,越來越難單憑直覺去判斷。尤其是今日大陸嘅物價更加係完全無譜。
喺呢種物價亂晒籠嘅世界下,自然會孕育出靠價格訊息成本生存嘅人。所以,我幾時都話,通脹唔只經濟學咁簡單,更加係社會現象。

利世民
專欄電郵:SharpHK.Simon@gmail.com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