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壟斷 局長仍須努力
王弼 – 獅子山學會經濟研究員 (信報 08.08.2007)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平與歐日央行總裁於「九一一」後不遺餘力地濫發鈔票來刺激經濟,使這幾年敢於冒險的投資者,都分享到各央行努力印鈔的成果,「糖又加,鹽又加」的時代重臨早應在預料之中。 近期豬肉價格一加再加,告訴我們通漲已從資產價格擴展到必需品,開始影響到普羅大眾。
資金泛濫造成的財富效應,抬起我們同胞的頭來,也抬起了豬肉價格,直接導致五豐行和豬肉商販的爭拗。五十多年來,五豐行作為國家對外貿易合作部指定的統一代理,肉商認為它「食水太深」;一方面壓低內地豬農豬價,以致他們寧願把豬隻內銷,使供港數量下降;一方面又以供應緊張為由,抬高價格。
五豐行作為內地進港豬隻的獨家代理,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遺物。當年,國內實行價格管制,豬隻內銷無利可圖,可是出口卻利潤可觀,如無任何管制,大量豬隻便會出口到港。對於食物長期短缺的大陸,中央當然不願見此,於是統一出口單位,以便監控;換句話說,五豐行是內地對香港實行出口配額的工具。
時移勢易,內地早已走上市場經濟這條路,對國家來說,五豐行已完成其歷史任務,現在也是打破它壟斷地位的時候。港府代表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與國家商務部已達成共識,除五豐行外,內地政府將授權廣南行和第三家代理,分別引入內地及港人內地豬場的豬隻,具體細節仍在研究之中。但作為既得利益者,五豐行又怎會輕易放掉口中肥肉?這政策能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代理輸港豬隻數目有否設定上限,和香港唯一的牲口屠房—上水屠房是否還由五豐行管理和營辦。上述框框若未能打破,爭拗只會繼續。
曾有論者和議員認為,要打破五豐行的壟斷,就必須有公平競爭法。可是就單單就這豬肉事件,跨越中港兩地,已不是公平競爭法可以管得了。要加強競爭,先要了解事件的始末因由,然後對症下藥,解除管制,才是加強競爭的王道。為公平競爭而立法,只是藥石亂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