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斷送港人自主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06, 2012.6.14)
「今年立法會選舉,你會投哪個黨?」身邊許多朋友,已經在討論這個問題。
「很無奈,沒有一個黨投得落手。」北京傀儡,西環棋子,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投。但是,所謂的民主派,大家覺得值得投票給他們嗎?
八十年代,中英談判,香港人只有被動的看。有能力的,不少移民海外,用腳投票。留下來的,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世界上沒有地方比香港更好。在這個特別的時空,出現了香港的政黨。八九六四,令香港人明白到,我們的未來,視乎在往後的日子,我們有沒有能力捍衞香港的自主。當時的民主派,沒有理由不去投他們一票。
主權移交十五年,捍衞港人自主,意義仍然不變。行政主導的特區政府,聽命於北京。就算他朝有全民直選,被閹割了的立法會,也沒有真正的約束力。所以,不要擴張政府行政機關的權力和干預,是民主派的責任。
可惜,香港人卻越來越依賴政府,大政府亦已經成為了既定事實。七十年代,政府大舉擴張福利部門,民間慈善組織唯有轉移專注醫療教育。九十年代,醫管局成立,民間慈善組織如東華三院等百年老號,也要淡出醫療事業。之後的校本條例和中央集權的連串教改,將辦學團體的角色壓抑。
這些政策固然有它們本來的理由和目的,但是無可否認,香港的醫療、教育、房屋以及福利基本上完全由政府掌控。除此之外,大學和專業對很多人來講,政府一力承擔了這些服務,不但理所當然,也是政府的目標。但是環顧世界各地的真正民主社會,在政府以外,永遠都要有獨立、非政府的所謂第三部門(Third Sector)。第三部門,就是我們日常所講的民間組織,它們除了慈善公益、辦學校和醫院等公益之外,也是為了推動議題而存在。在香港這個殖民地,第三部門是對主權國的一種潛在威脅。所以自從七十年代起,當香港的身份意識認同建立起來之後,第三部門的生存空間也被不斷壓縮。此外,大學和專業團體也在回歸後漸漸變成了政府的附庸。事實上,從社會結構的變遷來看,香港越來越似一個極權國家。
現在,唯一還獨立於政府以外的,可能就是市場。有人認為政府和大財團官商勾結,令香港已經沒有獨立的自由市場。可惜,那條我們稱為「營商廿三條」的競爭法通過之後,非但不會打擊官商勾結,條件明文豁免公營法定機構,容許它們進行反競爭行為。最終,大財團的大茶飯,一定要和公營法定機構合作。又或者,索性由公營法定機構去經營香港的經濟。民主的意義,在於讓人民可以不要依賴政府,就算政府再差,人民的生活還有一定的保障。香港的民主派將事情倒轉頭來,連最後對政府的最後制衡都去除掉,支持競爭法的民主派,是斷送香港民主自主的幫兇。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網誌: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