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負入息稅?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10, 2012.7.26)

 

「佛利民都支持負入息稅。自由市場,不代表政府什麼都不做吧!」新一屆政府上場,自然有人說,政府要做點事。做點事嘛,什麼青年單身鴛鴦宿、耆英大鑊飯,總之生養死葬,樣樣都「有得諗」。當然,也有政治演員說,不如發放負入息稅,解決在職貧窮。

「派錢就派錢啦!負什麼入息稅?」有些人,思想比較直接,就是不喜歡在名堂上面玩花款。先旨聲明,我堅持政府的本質,是權力;政府不事生產,所以,政府能夠派的錢,其實都是納稅人的錢。所以,與其要政府派錢,我們先要問:「為什麼不先讓慈善、鄰舍和親屬先伸出援手?」「靠慈善、鄰舍和親屬?太沒有把握了。」生性悲觀負面的人,什麼都會覺得不可信。諷刺是,一方面叫政府打救窮人扮善心大使,另一方面他們又總是覺得挑剔政府做得不夠好:永遠的角力,結果就是官僚總有理由要更多資源,更多人手,更多干預。也有人從政治角度考慮,認為現實中不可能叫政府不去做任何財富再分配,但又不想政府干預太多,更不想官僚借資源分配的權力令體制膨脹,所以,便提出兩個簡單直接的福利原則:一,錢跟人走;二,政府不做服務提供者。

佛利民提出的負入息稅,其實,原裝正版,並非派錢那麼膚淺。事實上,如果香港要引入這種負入息稅,政府首先要將公營的房屋、醫院和學校民營化,然後將每年給這些政策範疇的撥款,平均分配予收入低過某個水平的香港市民,讓他們自己去決定如何運用這筆錢。換言之,負入息稅就是以現金,代替醫療、房屋、教育和其他福利。當錢跟人走,民營化之後的公屋、醫院和學校,也要競爭,提高質素,控制成本。原則上,這種安排,比起由官僚指揮運作,應該更勝一籌。「民營化之後的房屋、醫院和學校加價怎麼算?質素誰去保證?」其實,之前也有講過,生性悲觀負面的人,可以不問事實,永遠都只想到人家如何去壓搾剝削。不過,今天香港的醫療和教育,質素又有什麼保證?至於公營房屋,水平雖然不算失禮,但大家都知道,公屋成本效益錯配,唯一從中得益,就是不斷膨脹的房署官僚。

「為什麼你就是要跟官僚過不去?」誤會了。我不是要跟官僚過不去。但是我們要明白資源調配法則:成效越差的官僚部門,越多藉口去申請撥款;市場剛好相反,越勤快有效的,越好生意。這就是為何高效政府原則之一,就是不做服務提供者,讓市場好好發揮。學券的概念,和負入息稅同出一轍。從資源和質素的立場,負入息稅有可取之處。一直以來,佛利民都是希望找出方法,以有限資源,讓更多人更好地受惠。不過,引入負入息稅,複雜程度有如同時移植心肝脾肺腎,政治上屬十二級難度動作,從來沒有人做過。跛腳鴨特區政府,能正常運作,都已經飲得杯落,負入息稅?還是別妙想天開。最後,諸位政治演員,拜託,請別盜用佛利民的名字,到處招搖撞騙。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網誌: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