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 : 宏觀大歷史看世界經濟前景

蘋果日報 (財經要聞B12, 2012.8.06)

 

「究竟歐美危機幾時先有曙光?結果會怎樣?」已經聽過了這個問題好多次。坦白講,我既沒有水晶球,也不想去預測未來。我反而對歷史有興趣。歷史,不單止是過去的事件,更有宏觀的大歷史視野。大歷史視野,雖然不可以讓我們精準地去預測未來,但總會循大方向走。

中央、地方和地方矛盾

著名史學家Carroll Quigley在The Evolution of Civilizations裏提到,歐洲歷史的主題,是公共機構(public institutions)的膨脹和整治,而美國二百多年來的歷史的縱軸,則是科技。從這個觀點去看,歐洲現在的劇本,盡在歐盟和德、法等國家的政治和政府機器。美國的希望,卻是市場經濟裏的新突破。雖然歐美在我們眼中,都叫做西方社會。不過,它們其實一直在兩條不同的軌道上運行。兩條軌道,上次交錯,已經是半世紀之前的事。

亞洲這一邊,用同樣的宏觀的大歷史視野去看,我會說,中國的歷史主題曲,是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和地方的矛盾;正如三國演義所云:「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區內另一個主要勢力,日本,我認為主導了歷史軌迹的宏觀大歷史視野主題,就是「對外的接納與抗拒」。幕府之前,日本曾吸納了外來文化,甚至到豐臣秀吉對外發動侵略,德川幕府時又再封閉,到明治維新又效法西方,70年代後又漸漸走向封閉。今天我在爽報的專欄《富事通》,寫一個台灣人在日本發迹的故事,正好是日本在戰後那段開放期的一個事例。

話說回頭,如果日本的前景,在於開放;歐洲要見曙光,就是政府得到整治。中國呢?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