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吧!讓我們自尋生機
何民傑 – 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 信報 (理財投資 P.29, 3.4.2009)
香港於年初二在車公廟求得的一支下籤,籤文如下:「君不須防人不肖,眼前鬼卒均為妖。秦王徒把長城築,禍去禍來均自招」,財爺的財政預算案應了「秦王徒把長城築」一語,指出特區政府守財如築長城,並無有效利用財政盈餘解決當前困境,提出大幅減稅的承諾,讓經濟由民間自發回復能量。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就有這句名言:「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管他什麼藉口什麼理由,我都支持減稅。」香港政府累計財政盈餘估計超逾1.2萬億元,面對金融海嘯,政府應藉此良機,作出永久性減稅和取消稅種的決定,讓納稅人有合理預期,增加經濟活動的活力,達到經濟發展持續增長。
退減差餉是否應增加至全年四季?讓小業主在跌市中少喝一杯涼水。標準稅率又可否減至10%呢?香港所謂的低稅港美譽早就被愛爾蘭等地區超越,香港入息稅的徵收水平已經跌出全球十大低稅地區,港府何不藉西方金融動盪吸引資金和人才來港?
又或者狠心取消強積金,容許市民動用強積金度過難關。去年強積金整體資產平均出現25%至30%虧損,每名打工仔平均輸掉逾3萬元,連評級機構穆迪投資也建議香港仿傚新加坡允許市民動用部分強積金,令市場回復信心。但財爺卻死抱去年注資強積金的過時決定,除了基金公司可以繼續發行政費的財,小市民又怎能感受到政府是與民共度時艱,財爺豈不是徒把長城築?
儲備充足仍向人民借錢
更加諷刺的是,財政預算案大加煙稅,美其名減少煙民,實質的可預見結果是煙民減不了,走私和水貨煙活動大增。根據政府統計署的資料,1990年時全港煙民只有六十九萬人,但經歷九十年代煙稅不斷增加超過 100%,到了1998年煙民人數不跌反升到八十萬的高峰。事實證明透過增加煙稅就如店舖加價,只要消費者適應增幅,長遠並無助減少煙民人數。
以增加煙稅這等罪惡稅作手段,達到「減少煙民」的目的,實際就是政府要「阿媽教仔」,這等原則一旦強大推廣,是否快餐、燒肉、薯條等「無益食物」都要加重稅?實情是,人們每天都會作出不同程度傷害自己的活動,行山潛水如是,飲食習慣如是,交朋結友都如是,是不是人民所有活動政府也要管?
好的做不了,壞的還有更多,政府便打算在資金用途未定的情況下發債券。政府發債從來都是「窮」國用來抵銷赤字,港府儲備可謂天下第一,還有機場、股票、土地等等資產,香港政府還要向人民借錢?抽乾民間的資金來由我們特區英明神武、高瞻遠矚、反應快人一等的官員來推展他們的鴻圖大計?這是什麼道理?有沒有違反基本法107條的「量入為出」原則?
推動簡政便民
面對經濟面臨衰退的時候,政府更應推動的是簡政便民,所有政府部門削減0.5%的不必要開支,問責高官全體減薪,省下來的錢就足以退減更多稅項。
同樣面對經濟危機的美國,對省減不必要的公共開支,就有和港府完全不同的做法。奧巴馬在就職後第二天便決定對白宮高級職員實行工資凍結,並且提倡公務員的奉獻精神。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彼得.歐爾薩格在上星期的美國預算案中,介紹了四點削減赤字的途徑,其中第四點是將取消不必要的和效率不高的項目和開支。特區政府能否在別人身上學到點點智慧?
如果海關不去法國「品酒」,如果旅發局不再大花筒,香港還是轉得動的,卻肯定可以省下0.5%的不必要開支,達60、70億元的公帑就至少是政府「誠意金」,讓飽受金融海嘯打擊的市民心裏好過一點。
財爺未必是「鬼卒」,但這份預算案確是「禍去禍來均自招」。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七章道「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聖人所指就是統治者,老子不是要所有統治者什麼也不做,而是要統治者放開不必要的管制,讓人民自由去探索如何找到好生活。道理簡單,可是天下的統治者都戒不掉管這管那的癮!
還幸近日傳出將會帶來中小企災難的「公平競爭法」暫緩推出,總算獅子山學會這幾年來,在只有寥寥可數的盟友下,反對這惡法的心血沒有白費。或者特區政府未愚蠢到要「茅廁點燈」,在大中小企都面臨困境的情況,還要推出打擊中小企生存空間、增加經營成本的競爭惡法。推廣簡政便民,才能無為而無不為,人們已經在海嘯裏遊走求存,政府就讓我們自己找出生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