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樓宇買賣的階級政治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06, 2013.06.20)
評估公共政策,最忌以主觀願望做準則。客觀現實,不會騙人;騙人的,永遠是人。思歪政府說,打壓樓宇買賣,一定要到供應增加後才會鬆綁。
思歪政府的主觀願望是,沒有買,沒有賣,也沒有人會投訴,天下太平。不過,樓價仍然高,租金依然貴,請問思歪政府宣稱的初步見成效,又是從何說起?從打擊買賣的角度看,思歪政府的辣招確實是成功。現在樓宇交易的宗數,創○三年沙士以來新低;投訴政府藥石亂投,有地產經紀。可惜,社會棟樑和政府高官,都覺得地產經紀是樓市泡沫的幫兇,樂見這個行業絕跡港九新界。「港人優先」和「自住優先」,思歪政府的口號叫得響。另一邊廂,社會棟樑叫陣:「住屋不應被投機炒賣!」何謂炒家?誰是用家?放租的人,算是炒家嗎?像思歪政府般,想限制一人一物業,請問又何來收租公收租婆?不,在思歪和社會棟樑眼中,收租的也是階級敵人,打壓有理。「租金貴,因為地主囤積,聯手抬價。」思歪和社會棟樑的簡單思維,反映填鴨式教育制度的失敗。若是抬價就可以令租金不斷上升,○一至○三年,香港就不用有那麼多負資產燒炭自殺。常識告訴我們,樓宇若是閒置不放租,付出最大代價的永遠是業主。有賣有買有競爭,要是租得出去,那就代表有租客願意付出這市值租金。當然,社會棟樑只要主觀地覺得貴,就是不對,全世界也得遷就他們。現實又是怎樣?打擊買賣,結果令到有樓的,繼續是資產階級;沒有樓的,貨源選擇更少。試問,這樣的局面,對社會流動是好是壞?傳統香港的資產階梯,細樓換大樓,公屋上私樓。之前也在這裡寫過,將新盤全部定位做細單位,只會令上流階梯變得更狹窄。思歪政府,偉大的思歪政府,再三摧毀上流途徑,下一步,難道就是要帶領社會棟樑,策動階級鬥爭?自以為是的心態,再配以笨拙的手段,思歪政府這般德性,很是教人倒胃口。最教人反感,就是思歪政府一直以增加土地供應,來掩飾背後真正的問題。增加土地供應?這個命題本身就有錯。有人說:「新界的地多的是,假以時日,政府就可以撥亂反正。」這是無知的歪思。城市規劃,離開市中心的住宅區,一定要有交通措施;過去廿年,鐵路壟斷了新市鎮的發展。換言之,那些「新界多的是地」,絕不可能在十數年內,變成新的住宅單位供應。「不用鐵路,建公路可以吧?」世界各大都會,只要有向市郊擴展的,都避免不了塞車問題,香港在這方面算是做得不錯。這是公共政策取捨的考慮,但似乎政府沒有打算拿出來討論研究。說到底,市場需求的不是土地,而是住宅單位。理論上,舊區重建,增加地積比,是最快最直接也最適合香港客觀環境的出路。不,社會棟樑和思歪政府,就算在市區找到土地,也會先做公屋居屋。市民愈是依賴政府,政府對市民的操控就愈多。流動性愈低,社會棟樑和政府就愈多政治籌碼。新香港,沒有上流夢想,只有階級妒忌。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