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士邦片壞蛋如何侵害香港
THE CONSERVATIVE | June 2017 | Issue 4 | 孫柏文
占士邦片中的壞蛋如何不斷地對香港進行侵害
家父曾經跟我講過,占士邦根本不合情理。回想已經是四分一世紀前的事,我們在家中看羅渣摩亞錄影帶的一個懶洋洋週末下午。我問何解。他回答說:「如果英國真的有那麼好的特工,我們就應該沒有霍英東了。」
霍英東(1923-2006)是一位非常之成功的商人。維基百科形容他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中最具影響力的香港人。他同時是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總商會會長及香港足球總會會長。
但其餘生平則沒有更高的榮耀。縱使他不承認,他在韓戰時被認為是武裝販運者,並走私衣服、鋼鐵、橡膠及藥物等。他的過去肯定與占士邦片所描述的壞蛋沾上關係,只是沒有相關人士對他的活動作出記錄。
在這個對話的多年之後,我跟獅子山學會合辦人 李兆富提及。他笑言,家父應該對韓戰時的英國情報不太了解,因為霍英東之所以能夠擺脫這事,是因為”殖民政府遵循了砵甸乍總督的管治原則”。
亨利砵甸戶是香港第一任殖民地總督。鴉片戰爭後,他把香港變成了大英帝國的前哨地,由於地點偏遠,維多利亞洲的家長都以送他們過去作為威嚇孩子不守規矩的懲罰。
他提出了三項基本治港原則。第一條就是「香港乃不抽稅之埠」,政府收入來自土地租賃及牌照費等。第二條是「尊重華人習俗」。而最後一條就是「允許自由貿易」,當中包括大英帝國的敵人。
從廿一世紀的角度來看,砵甸乍很明顯是信奉自由主義的。沒有直接抽稅。多元文化。自由貿易。這都是建立商業城市的條件。
但在慶祝之前,我們不要忘記,砵甸乍是一個頑固的殖民主義者。他和他的伙伴都不會對屠殺迅速入侵中國滿清的”黃禍”而手軟。
那為何會訂立這三條看似開明的原則呢?還記得這個是在電報及蘇彝士運河還未出現的年代。英國其實並不太渴望擁有一個遠在天邊而又被敵國包圍的殖民地。砵甸乍當年收到來自倫敦的信件都表明,他不會獲得太多的人力和預算支援。
砵甸乍不得不接受這個政治現實。首先,徵收直接稅需要極高人手密集的團隊;如不徵收,他只需管理一個較細的公務員隊伍。第二,雖然華人社會當時仍有一夫多妻、紮腳及(這個可能是英國人最為反感的)食狗肉,但他都明白一時間無法大規模地去改變這些習俗。如果這些華人習俗得以合法地保持,他相信只要一個很細小的警隊就能有效地保護產權。
最為重要的,就是讓香港成為連大英帝國敵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貿易港。因為他明白到殖民地很難用軍事力量來防衛。
艦隊要從普利茅夫出發,繞過好望角,穿越印度洋,通過馬六甲海峽,最後進入南中國海,在和平時期也是一場物流的噩夢。
然而,砵甸乍也知道香港可以被掠奪的天然資源不多,但入侵者攻打大英帝國任何國土也會招至不菲的成本,於是他們情願尋找一下除了拿下殖民地以外的好處。當入侵者發現自己已經能夠在香港購買得到令人垂涎的商品,攻打變得不值得。
這解釋了韓戰期間所發生的事。英國殖民地政府當然知霍英東替共產黨把大量物資走私到中國大陸的事情。當時聯合國已經對中國實行禁運。但這意味著英國控制下的自由貿易區是毛澤東的生線,這對中國來說比起自己統治下的香港更為有用。
因此,英國一直能夠統治香港直到1997年,比起統治印度長50年。因為最有可能入侵他的權力反而一直在保護他。砵甸乍簡直是地緣政治的天才。
當然,香港的管治權在1997之前易過手一次。在1941年日本突襲珍珠港的同時也在侵略香港,我們三星期後投降。如果採用自由貿易是成功的,為何香港會落入日本人手中?
在紀念戰爭死亡的東京靖國神社旁邊,有一個博物舘,嘗試解釋當年日本人的所作所為。 當中一個重要的字辭:石油。
根據砵甸乍的理論,如果日本人可以通過香港購買石油,整個與盟軍的戰爭根本不會發生。當然也意味著希特拉從來沒有向美國宣戰。但這並不是丘吉爾所希望看見的。而這牽涉到香港為何不合理地參與石油禁運並遭受侵略,但我們可以把這個話題留代日後討論。
總結是,“羅馬條約”上的邏輯:“假使貨物不能跨越國界時就會有士兵跨過”在香港完滿地表現了出來。即使沒有軍隊或伊恩·佛萊明的特工,和平及主權都能從真正的自由貿易的水泉中自然地流出來。而另一個從自由貿易衍生出來,龐大而又廣泛的繁榮,正完美地在香港展現出來。
原文刋登:THE CONSERVATIVE | June 2017 | Issue 4
How Hong Kongs Bond Villain Keep Invasion at Bay
孫柏文 獅子山學會董事
翻譯:陳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