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富- 壹週刊 (另壹角度, A010, 25/11/2010)
我一直都想搞次香港前途信心調查:到下亞厘畢道政府總部,隨便找一百幾十個穿西裝打領帶的人,問問他們,究竟是炒家將香港樓價推高,還是樓價不斷上升吸引了炒家進場。
假若清醒的人仍然佔多數,明白到炒家只不過是見價格還有上升空間,才願意真金白銀冒點風險,那麼香港肯定還有希望。反之,要是那些每天在冷氣房妙想天開的高材生,都一面倒說炒家推高樓價,那麼我們便知道,香港地運已盡,距離見頂玩完的日子不遠了。
不過, 深受填鴨式教育文化影響的香港,最受落的大包圍答案應該是:「兩種都有,都有關係。炒家推高樓價,樓價高又吸引更多炒家。」邏輯上,要是這種炒家和樓價的存在相生互動,人世間又何來衰退和通縮?經濟不景,只要政府帶頭做炒家入市,自然萬事大吉,藥到病除。又或者,世間仍然有不少人信奉這一套?
世界各地的資本家,為身家財產找地方避險的時候,香港永遠是首選之一。 美國聯儲局幾萬億美金的量化寬鬆;大陸政府兩年前推出四萬億的救市方案,人民幣的發行量超速地膨脹。結果,令到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成為環球熱錢的第一收容港,特區政府不用量化寬鬆,人民也可以亢奮得死去活來。
上星期五,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和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共同宣布了好些招式來打擊炒家。金管局收緊銀行對豪宅的按揭上限規定,實在對真正的炒家影響不太大。可是誰叫我們的政客什麼都要官府包底?銀行系統一旦出事,最終仍然要由納稅人埋單,所以金管局永遠可以理直氣壯說,他們只是在道德風險下,盡點力避免最壞的結果。
據說,官員最擔心千禧後的一幕重演。那美其名額外印花稅的短炒罰款,無論對買樓賣樓,炒家用家,同樣壓抑。作出今次決策的官員,或多或少相信散戶比炒家更令人擔心吧。為免日後木炭零售都要發牌監管,政府重手出招當然義無反顧。可是,恕我只懂用常識推論事情:敢問為何打擊賣樓,減少市場供應,最終如何可以為樓價降溫呢?
那些因為新政策上不了車的八十後,究竟會否感激父母官的體貼照顧呢?不過,在政治正確的大前提之下,將矛頭指向炒家,肯定是絕頂聰明的做法。試問,當今有誰會膽敢出來說打擊炒樓的不是?畢竟,香港就是瀰漫仇富仇商仇地產仇炒賣的心態,支持炒樓,豈不是要被千夫所指,萬箭穿心?
話說回頭,最不用任何人為他們擔心的,反而就是人人得以誅之但又暗地傾慕的炒家。剛才不是說過,炒家是見價格有機會上升才入市嗎?人世間最簡單的一條道理,就是「殺頭的事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搵鬼搞」。不炒樓,炒股票便是。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