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善的關愛基金

壹週刊 (另壹角度 A10, 2011.4.28)

「我知!你們相信市場會自行調節。所以,政府不用出手,時間和市場也會解決一切問題。」這種「知少少扮代表」輕佻言論,我聽過不止一百零一次。

第一百零二次聽到這種話的時候,雖然出自一位年紀比我大幾十歲的女士,我也顧不了傳統中國人敬老的禮數,不客氣地坦白說:「香港人就是沒有政治哲學的教育。無論是政府技術官僚、政客抑或三流學棍,都捉錯用神,以為『大市場小政府』的重點是『大市場』,『小政府』只不過是為了對仗工整,夾硬堆砌出來。可是,只要是對過去幾百年人類文明演進有少許認識的人都會明白,制衡政府權力,也就是外國人講的Limited Government,才可能在政治上體現民主和自由。」可惜,這位太太始終是港式填鴨教育的產物,對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還是弱一點。不服氣地,她死撐道:「我有很多當社福界的朋友,都說社會上有些人,就是沒有能力自力更生,難道政府又不去幫這些人?市場可以『幫』這些人嗎?還有那些N無人士,政府也幫不到他們。香港近年的政治焦點,不就是在這些人的身上嗎?」

誰說市場一定要去「幫」這些人?自從七十年代起,香港的社福界就是出了一班大政府大迷信,什麼都要政府去搞。結果,傳統在香港做善事的機構,像教會、東華三院、保良局和房協等,不是被政府收編了,就是功能上被政府部門取締。當政府不斷膨脹擴張,社會上的第三部門也在萎縮,福利也越來越官僚,浪費和詐騙也越來越多。你那些凡事也叫政府花錢的社福精英又有什麼好講?我不是說以前的社會什麼都好,不過這些社福精英講到好像沒有政府,香港人就不會行善。香港人真的像他們想像中沒有善心嗎?為什麼那些表明不願意收政府錢的慈善組織,像無國界醫生,又可以在香港搞得那麼成功?為什麼香港沒有社福機構去服務你講的那些N無人士?說到底,今天的社福界統統都只會依賴政府,沒有政府,他們也生存不了。我們都說福利養懶人,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懶人呢?

大政府大迷信之下的福利政策,其實不是真的慈善,是偽善。偽善的人,以為花了錢就是做了好事。所以,據說是為了紓緩仇富情緒而設的關愛基金,就是港式偽善的代表作。在電視上見到唐英年解釋,關愛基金決定資助學童遊學,因為經過計算之後,這個做法在數字上最符合他們預先設定的受惠人數。我參透了大半天,也想不到為什麼遊學資助可以怎樣紓緩仇富情緒,也想不到這個計劃有什麼深層次的意義。也許,我們根本不應該太過認真去想關愛基金做些什麼。可是,那筆錢始終有一半來自納稅人。如果沒有人出聲,那豈不默默地承認了納稅人是羊牯?再講,為什麼我們這些不是大有錢佬的人,也要為仇富埋單計數?說到底,小政府不但是道德價值,當中更有實際執行上的考慮。沒有人說過市場萬能,不過我們也沒有理由迷信政府萬能吧!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